铁了心要打垮中国?最大的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5月,欧盟突然宣布对中国纯电动车加征最高35.3%的关税,理由是“反补贴”。 欧盟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背后的算盘。近年来,中国纯电动车凭借技术迭代和成本优势,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不断攀升。2023 年 1 月至 8 月,中国对欧盟出口了 54 万辆汽车,增长 93%,接近 2022 年全年汽车出口量,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 33.9 万辆,增长 95% 。从柏林街头的比亚迪到巴黎市区的蔚来,中国品牌的身影越来越常见。 2024 年 9 月,中国汽车品牌向欧盟 27 国出口了 60,517 辆电动汽车,同比大涨 61%,这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二高水平。这让欧洲本土车企坐不住了,大众、宝马等巨头纷纷向欧盟施压,要求通过贸易壁垒阻挡中国电动车的“进攻”。欧盟这步棋,说白了就是在为本土产业“保驾护航”。 但欧盟显然低估了这件事的连锁反应。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对欧盟出口的纯电动车在关税宣布后首周就出现环比下滑,但对东南亚、拉美等市场的出口量却逆势增长。 欧盟内部的分歧很快浮出水面。德国作为欧洲汽车工业的核心,反应最为激烈。大众集团CEO公开表示,加征关税“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因为大众在中国有庞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中国市场贡献了其全球近40%的利润。 这场贸易摩擦的代价正在显现。欧洲消费者最先感受到变化,原本性价比突出的中国电动车价格飙升,部分车型涨幅超过20%。欧洲车企的股价也出现波动,大众、 Stellantis等公司的市值在一周内蒸发了数十亿欧元。 有分析师测算,若关税长期执行,欧洲汽车产业链可能失去近10万个就业岗位,这对本就复苏乏力的欧洲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就在欧盟忙着和中国“掰手腕”时,俄罗斯却在一旁悄然受益。普京政府近期动作频频,先是与中国签署了新的能源合作协议,扩大原油和天然气的对华出口。 接着又推动中俄在汽车领域的技术合作,俄罗斯本土车企开始引入中国的电池技术和电控系统。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限制,反而让中俄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 更重要的是,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让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信誉受损。不少国家开始担心,下一个被“加税”的会不会是自己的优势产业。俄罗斯趁机加强了与新兴市场的合作,在金砖国家框架下推动贸易本币结算,减少对欧元的依赖。当欧盟把精力耗在对华关税上时,俄罗斯在能源、粮食等领域的影响力正在悄然提升。 普京近期在公开讲话中提到,“某些国家试图通过贸易壁垒维持霸权,但历史证明这行不通”。这句话看似在评论全球贸易局势,却精准戳中了欧盟的痛点。欧盟本想通过关税打垮中国电动车产业,结果不仅没能如愿,反而引发内部矛盾、损害自身经济,还让俄罗斯在大国博弈中获得了更多空间。 这场由关税引发的风波还在持续,但局势已经逐渐清晰: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难以阻挡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升级步伐,反而可能让自己陷入更大的被动。而普京领导的俄罗斯,在这场没有直接参与的博弈中,凭借稳定的战略布局和灵活的外交策略,成为了意外的受益者。这或许就是国际博弈的奇妙之处——你追着对手出拳时,身后的空档可能早已被他人占据。
铁了心要打垮中国?最大的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5月,欧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8-07 14:25: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