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早就把各个大国得罪了,挨了特朗普的重拳后,根本没人帮他说话,今天的局面都是莫迪政府自找的? 特朗普政府今年对印度下了狠手,不仅把印度称为 “死亡经济体”,还宣布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 25% 的关税。 印度外交部反驳说,美国在俄乌冲突初期鼓励印度购买俄油以稳定能源市场,现在却翻脸不认账,这不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吗?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印度在四方安全对话中试图保持战略自主,却被美国施压要求在印太战略中更紧密合作。印度想两头讨好,结果两边都不讨好。 印度的外资直接投资(FDI)在 2025 财年暴跌 96.5%,创下历史新低。外资撤离和本土企业对外投资增加导致资本外流。 高关税政策和监管不确定性被认为是主要原因。印度政府试图通过 “印度制造” 提升本土产业,但高关税反而让国际企业望而却步。 印度在金砖国家中试图扩大影响力,但与俄罗斯在能源合作上的分歧,以及与中国在边境问题上的紧张,可能影响合作。 印度在金砖国家峰会上提出的一些倡议,并没有得到俄罗斯和中国的积极响应。更尴尬的是,印度在联合国涉乌决议中弃权,而中国也投了弃权票,显示两国在多边场合的有限合作。 印度与欧盟的关系也不乐观,欧盟与印度成立了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但在关税谈判中存在分歧。 欧盟可能启用 “反胁迫工具” 应对美国的关税威胁,而印度在与欧盟的贸易谈判中也面临压力,尤其是在农产品市场开放和钢铁关税问题上。 印度的高关税政策让欧盟企业难以进入印度市场,而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又让印度出口受阻。 在气候变化议题上,印度在 COP26 中推动将 “逐步淘汰” 煤炭改为 “逐步减少”,强调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 这一立场虽然得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但也引发了发达国家的不满。欧盟和美国在绿色贸易壁垒上的收紧,让印度的钢铁、纺织等传统出口产业面临更大压力。 印度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也加剧了与西方的矛盾,印度可能放弃购买美国 F-35 战机,转而选择俄罗斯的苏 - 57。 这不仅让美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军售市场,也让印度在西方眼中的 “战略可靠性” 大打折扣。俄罗斯虽然在能源和军事上支持印度,但在印度面临国际压力时,并未提供实质性的外交支持。 国内政治因素也影响了印度的外交策略,莫迪政府在农业市场开放、宗教冲突等问题上的立场,导致国内政治压力,影响外交政策的灵活性。 例如,美国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但这涉及到印度农民的核心利益,莫迪政府不敢轻易让步。这种国内政治的制约,让印度在国际谈判中难以做出实质性妥协。 或许有人会说,印度的处境是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但莫迪政府的 “左右逢源” 策略显然没有奏效。印度在 Quad 中试图保持战略自主,却被美国视为不够忠诚。 在金砖国家中试图扩大影响力,却与中俄存在分歧;在气候变化议题上试图代表发展中国家,却未能获得足够的支持。这种 “四面出击” 的策略,最终让印度陷入孤立。 说到底,印度今天的局面是莫迪政府自找的。外交策略的摇摆不定、经济政策的失误、国内政治的制约,让印度在国际舞台上失去了原有的优势。 如果印度不能调整策略,真正明确自己的战略定位,未来的路只会更难走。是继续在大国之间玩 “平衡术”,还是选择一条更务实的外交道路,这道选择题的答案,或许很快就会揭晓。
印度早就把各个大国得罪了,挨了特朗普的重拳后,根本没人帮他说话,今天的局面都是莫
非常盘点中
2025-08-07 11:37:42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