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印度正式宣布了 8月6日,莫迪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华。(环球网) 莫迪终于想明白了!西方国家的话不可信,今天还好好的,明天有可能就翻脸了,25%的关税说来就来。 美国总统特朗普 8 月 6 日签署行政令,以印度 “间接进口俄罗斯石油” 为由,对印度输美产品加征 25% 的额外关税。 印度外交部当天就炸了锅,连发声明痛斥美国的做法 “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可美国人根本不吃这一套,因为他们早就盯上了印度的能源采购。 自俄乌冲突以来,印度为了稳定国内能源供应,大幅增加了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量,2024 年进口量达到 8900 万吨,成为俄油最大买家。 更让美国不爽的是,印度还把部分低价购入的俄油加工后转卖到国际市场,赚取了丰厚利润。特朗普政府觉得这是在 “资助俄罗斯战争机器”,于是祭出关税大棒施压。 然而印度可不是软柿子,印度前驻美大使阿伦・辛格直言,美国的做法唤起了印度被胁迫的历史记忆。 当年美国为了稳定全球油价,曾鼓励印度购买俄油,如今却翻脸不认人,这种双标的操作让印度彻底寒心。 印度官员更是直接怼了回去:美国自己还在进口俄罗斯的六氟化铀和钯,这些可都是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原料,凭什么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就在印度被美国逼得焦头烂额时,另一个坏消息传来。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与巴基斯坦达成协议,要合作开发巴境内的石油储备,甚至暗示未来印度可能要从巴基斯坦买油。 这招 “隔山打牛” 直接戳中了印度的痛点,在南亚次大陆,印巴之间的恩怨情仇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化解的。美国这一手,摆明了是要在印度家门口埋雷,进一步削弱印度的战略自主性。 在这样的内外交困下,莫迪或许终于想明白了:西方国家的承诺就像沙滩上的城堡,说塌就塌。去年美国还信誓旦旦要和印度达成贸易协议,结果因为关税分歧谈崩了。 今年又突然翻脸加税,根本不考虑印度的经济承受力。反观中国,虽然中印边境问题曾一度紧张,但双方始终保持着对话机制。 2024 年喀山会晤后,中印恢复了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2025 年 7 月和 8 月又连续举行边境事务磋商,同意进一步缓和局势。这种稳定的政治氛围,让印度看到了与中国合作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中印经济互补性太强了。2024 年中印贸易额达到 1384.78 亿美元,中国稳居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印度的制药、农产品需要中国市场,而中国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也是印度工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印度要实现 “自力更生” 的目标,离不开中国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或许还有一层更深的考量,金砖国家合作机制。2025 年 1 月,印度尼西亚成为金砖正式成员,马来西亚、泰国等国成为伙伴国。 中印在金砖框架下的合作日益紧密,双方都希望通过多边机制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莫迪此次访华,很可能会与中方探讨如何在金砖扩员后的新形势下加强协调,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当然,印度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印度需要中国这个 “战略平衡器”。如果能在访华中争取到中国在能源、贸易等领域的支持,印度就能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增加筹码。 此外,印度还希望借助中国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中的经验,推动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毕竟莫迪政府一直想打造 “印度制造” 的全球竞争力。 不过,中印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完全消除。边境问题仍是横亘在两国之间的一道坎,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可能对合作形成掣肘。 但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莫迪显然意识到,与中国保持稳定的关系比一味追随西方更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毕竟,在国际舞台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场即将到来的访问,或许是中印关系的一个转折点。莫迪能否在关税、能源、边境等问题上与中国达成共识,将直接影响两国未来的合作走向。 而对中国来说,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展现大国担当,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就在刚刚 印度正式宣布了 8月6日,莫迪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华。(环球网
非常盘点中
2025-08-07 08:35: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