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 特朗普突然宣布! 8月5日,特朗普突然宣布,如果欧盟不履行义务,要欧盟

非常盘点中 2025-08-06 11:35:47

出乎意料 特朗普突然宣布! 8月5日,特朗普突然宣布,如果欧盟不履行义务,要欧盟交35%关税! 消息一出,欧洲政坛瞬间炸开了锅,德国车企老板们集体失眠,宝马、奔驰的工厂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毕竟欧盟对美出口中,汽车及零部件占比超过 20%,35% 的关税足以让这些百年老店的利润腰斩。 7 月 27 日,特朗普曾与欧盟达成临时协议,将原本威胁的 50% 关税降至 15%,条件是欧盟承诺未来五年内向美国投资 6000 亿美元,并购买价值 7500 亿美元的能源产品。 但协议墨迹未干,欧洲议会就炸开了锅:芬兰外贸部长直言 “这是不平等条约”,德国汽车协会主席穆勒更是痛批 “每年将损失数十亿美元”。 更关键的是,欧盟承诺的投资和采购进度缓慢,特朗普显然失去了耐心 —— 毕竟他的 “帝国特惠制” 逻辑很简单:要么交钱,要么加税。 紧接着,欧盟的反应耐人寻味。8 月 5 日当天,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宣布暂停原定于 8 月 7 日生效的对美反制措施,包括对大豆、飞机等价值 720 亿欧元商品加征关税。 但这种妥协背后暗藏玄机:欧盟同时保留了重启反制的权力,并且开始讨论对美国数字服务征收 1100 亿美元报复性关税的方案。 这种 “先退半步再举拳头” 的策略,折射出欧盟在特朗普的高压下左右为难。既不想激怒美国引发全面贸易战,又不愿彻底放弃反制筹码。 对德国车企来说,这场关税风暴堪称灭顶之灾。宝马集团上半年利润同比暴跌 29%,梅赛德斯 - 奔驰核心业务利润率从 6.6% 缩水至 5.1%,保时捷二季度营业利润更是暴跌 91%。 这些数据背后,是欧盟汽车对美出口成本的激增:以一辆售价 8 万美元的奔驰 S 级为例,35% 的关税将使其在美国市场售价突破 10 万美元,直接与劳斯莱斯、宾利等超豪华品牌竞争,而这类高端车型的市场容量本就有限。 更要命的是,欧盟汽车零部件供应链高度全球化,宝马南卡罗来纳州工厂生产的车辆中,仅 30% 零部件来自美国,其余 70% 都可能被征收关税。 然而,特朗普的算盘打得更精。他的关税政策本质是 “帝国特惠制”—— 通过高关税迫使贸易伙伴妥协,换取投资、市场准入等利益。 比如日本、韩国已分别承诺向美国投资 2000 亿和 1500 亿美元,以换取 15% 的关税优惠。对欧盟,特朗普的目标更明确:除了 6000 亿美元投资,还要求欧盟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以替代俄罗斯供应,同时扩大对美农产品进口。 这种 “关税换资源” 的策略,既能削弱欧盟对俄能源依赖,又能为美国农业州选民送上大礼,毕竟距离 2024 年大选只剩一年,威斯康星、密歇根等 “铁锈地带” 的选票至关重要。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数据显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使美国实际税率升至 18%,接近大萧条时期水平,每月为联邦政府带来近 300 亿美元收入。 然而这些钱大部分由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买单:福特汽车今年二季度支付了 8 亿美元关税成本,通用汽车更达 11 亿美元。 更严重的是,高关税正在扭曲全球供应链。为避开关税,欧洲药企开始将研发中心迁往美国,半导体企业则加速在墨西哥建厂,这种 “近岸外包” 虽短期缓解压力,却可能导致美国产业竞争力长期下降。 或许,这场关税危机的真正赢家是时间。特朗普的威胁能否奏效,取决于欧盟的妥协速度。若欧盟在未来几周内兑现投资承诺,35% 的关税可能像 2018 年钢铝关税那样 “雷声大雨点小”。 但若欧盟铁了心对抗,等待双方的将是一场堪比 2018 年中美贸易战的全面冲突。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无论是德国汽车涨价还是美国物价攀升,最终买单的都是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而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将在 8 月 7 日欧盟反制措施到期时初现端倪。是妥协换和平,还是对抗迎风暴,全看布鲁塞尔和华盛顿的决策者们如何权衡了。

0 阅读:20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