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一小女孩7岁时母亲改嫁,和父亲相依为命,哪料2年后小女孩确诊白血病,如果不治疗,最多活3个月,亲妈冷眼旁观,甚至断绝关系,谁料姑姑却说:“我把嫁妆和车卖了,就算倾家荡产,也要给孩子治病!”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1年,广东河源的一家医院里,年仅九岁的女孩廖菲确诊了急性髓系白血病,医生的诊断结论几乎宣判了她的生死:如果不立即接受治疗,最多只能再活三个月。 她的父亲廖小龙握着那份病历报告,坐在医院走廊冰冷的椅子上,手一直在颤抖,一向在工地扛水泥的他,这一刻像被抽空了所有力气。 这不是他们父女第一次经历人生的转折,两年前,廖菲才七岁,母亲提出离婚,并在不久后改嫁他人,那个雨夜,廖菲哭着拉着母亲的衣角不肯松手,最后还是看着她头也不回地离开。 父亲默默收拾残局,一边在工地拼命干活,一边照顾女儿起居,尽管生活拮据,但廖菲从不抱怨,也从不再提“妈妈”两个字,她似乎懂事得让人心疼。 可是命运没有就此罢手,一场突如其来的晕厥打破了这两年勉强维持的平静,廖小龙带着女儿连夜赶到医院,最终得到那张让人心碎的诊断书。 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这位父亲几乎一夜白头,他打电话给前妻请求支援,却被冷漠拒绝,甚至被告知“已经断绝关系”,那一刻他才真正明白,所谓亲情,有时抵不过利益与冷酷。 就在他一筹莫展时,他的妹妹廖艺从深圳赶了回来,这个靠着打拼才攒下代步车和十几万积蓄的年轻女人,干脆利落地卖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只为换来侄女的一线生机,她原本计划年底结婚,婚纱照已经订好,结果一切都成了泡影,她只是说,钱可以再挣,孩子不能没命。 医院的病房里,廖艺成了廖菲最坚定的守护者,她白天配合医生做治疗,晚上守在床边不眠不休,化疗带来的剧烈反应让孩子日夜痛苦,廖艺用棉签给她润嘴唇,把她冰凉的脚丫子揣在怀里取暖,甚至用跑调的童谣哄她笑。 有人说她是姑姑,她却把自己当成半个母亲,病房的护士们对她敬佩不已,称她是见过最拼命的家属。 尽管卖掉了所有积蓄,但高昂的治疗费用仍像个无底洞,为了筹措后续用费,廖艺开始在网络上发起募捐,很快许多陌生人伸出了援手。 有人匿名捐款,有学生寄来手工折纸鼓励孩子,有母亲将自己家庭当月的生活费转了过来,在这些善意的汇聚下,最终筹得五十多万元,为廖菲争取到了继续治疗的机会。 可更大的奇迹还在后面,当医生通知他们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廖艺四处联系配型资源,没想到父亲廖小龙与廖菲的骨髓竟然完美匹配,这在医学上极为罕见,几率低得近乎于中彩票,那天走廊里一片寂静,廖小龙靠着墙坐下,眼眶通红,而廖艺则握着报告,在走廊里走了很久,仿佛还不敢相信这一切。 手术前夕,医生却发现廖菲的O型血紧缺,医院血库无法满足输血需求,廖艺再次出手联系支援,最终联系到河北廊坊的消防救援队。 得知情况后,当地多名O型血消防员迅速赶来配合捐血,为孩子的生命保驾护航,这一刻,许多从未谋面的人用行动证明,素不相识不等于冷漠无情。 手术顺利完成,几周后,小廖菲终于可以下床活动,她的脸上重新浮现笑容,她在病房里小声说,等自己好了要给姑姑当花童,那一刻,病房里的人都红了眼眶,这是一个九岁孩子的承诺,也是一位姑姑倾尽一切换来的希望。 如今的廖菲已经重返校园,书包里装满了课本和希望,她的新头发乌黑发亮,在阳光下扎着小辫子跳绳,而廖艺仍在深圳工作,依旧努力赚钱,只是每到周末,总会回老家看看那个曾经插满管子的孩子。 这个故事没有奇幻的背景,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它不过是一个普通家庭,在困境中用尽全力守护彼此的故事,没有谁天生伟大,但有人在命运来临时选择了“我愿意”,在这个并不总是温柔的世界里,廖艺让我们明白,有些人,即便不是妈妈,也能给出一生一世的母爱。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越战越勇] 廖艺倾家荡产救回白血病侄女
“太寒心了!”上海一位老人去世后,远在国外的女儿火速赶回,直奔法院要求继承全部房
【90评论】【7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