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计划修改法律,允许引渡香港逃犯返华受审,等着入籍的港人傻眼了 大英不愧是老

努力姐 2025-07-28 14:34:17

英国计划修改法律,允许引渡香港逃犯返华受审,等着入籍的港人傻眼了 大英不愧是老牌帝国,玩起人来一套一套的。当地时间25日,英国《电讯报》等多家媒体称,英国负责国家安全的“影子大臣”(即反对党大臣)艾丽西亚·卡恩斯在社媒上分享了一封政府下发的信函,其中提到:针对《引渡法》的修改提案已经在一周前提交给了下议院。这次修法预计将允许英国政府根据“个案”情况引渡香港逃犯,将他们送回中国香港受审。目前的英国《引渡法》是2003年开始执行的,2020年香港国安法颁布,英国声称其与中英1997年签署的《香港引渡条约》有冲突,于是暂停了引渡香港逃犯。这次修法的直接诱因,应该是英国打算加强对华关系,所以才用修法并送回逃犯来示好。今年4月,英国国防参谋长10年后首次访华,有外媒还说,英国首相斯塔默也计划在今年到访中国。在特朗普把全世界搅到一团糟之后,英国政客们已经敏锐地将目光转向了中国。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香港人的价值已经被榨干了。当初英国人拱火搞事,不少港人卖掉房产,拿着大笔现金持BNO签证去了英国。结果到了英国,他们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只能找到很底层的工作,钱应该也都花得差不多了。要知道,BNO签证就是先住满5年申请永久居留权,拿到居留权1年后申请成为英国公民。而从2019年到2025年,正好6年,第一批港人马上要入籍前,英国人修法了,把这些港人的最后价值全部榨光再送回香港受审,还能换个名利双收,等着入籍的港人也只能傻眼了。论阴险,英国人果然是老大。 外交转向:从“人权盾牌”到“交易筹码” 英国此次修法实为对华战略调整的关键步骤。2020年以“人权”为由暂停引渡,实为配合美国对华遏制;如今重启引渡,则是向中国递出“合作橄榄枝”——首相斯塔默计划年内访华,需先解决外交障碍。而特朗普重返白宫引发的西方阵营分裂,迫使英国转向务实外交:以“个案引渡”换取对华经贸合作,同时规避全面恢复条约的舆论风险。 BNO陷阱:15万港人的“价值榨取链” BNO签证本质是英国“经济吸血工具”:吸引超15万港人赴英,带入约120亿英镑资产,却仅有30%获养老金保障。赴英港人平均年薪不足2万英镑(低于英国均值35%),多数从事低端服务业;而英国政府承诺的“融入基金”仅落实人均500英镑,难抵高昂生活成本。修法时间点更显算计——2019年首批BNO申请者2025年满足入籍条件前夕切断后路,彻底暴露“榨干即弃”的冷酷逻辑。 通缉犯困境:百万悬红下的司法围剿 香港特区政府对罗冠聪等8名乱港分子悬红每人100万港元通缉,其中多数藏身英国。新法通过后,英法院将以“双重犯罪”原则(即罪行在两国均违法)评估引渡请求,而国安法相关条款符合英国《恐怖主义法》定义,引渡成功率极高。被通缉者面临两难:返港受审或滞留英国成“非法移民”——英内政部2024年已驱逐超2000名BNO签证逾期者。 法律博弈:主权原则与“个案”漏洞 英国声称修法是为“使香港与其他非条约地区地位一致”,实则构建弹性引渡机制:一方面以“司法独立”为由宣称法院可拒政治性引渡,另一方面通过“个案协商”暗许交易。此举既能遣返消耗社会福利的逃犯,又可保留“人权卫士”人设,但本质是单方面主权扩权——例如2025年英法偷渡协议规定“1名难民换1名合法移民”,暴露其将人权议题工具化的惯性。 观点:英国的修法操作是新殖民主义逻辑的当代复刻。以BNO签证为饵榨取港人财富,再以引渡修法为刀切割“无用资产”,其“个案引渡”设计实为规避国际法约束的精致利己。而中国需警惕:英国可能借此试探香港司法管辖权,未来或以“司法合作”为名干预国安案件。真正的输家是被政治幻象裹挟的普通港人——他们沦为大国博弈的耗材,在“民主庇护”的泡沫破灭后直面生存绝境。

0 阅读:10

猜你喜欢

努力姐

努力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