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钱学森正准备在家中吃晚餐,谁知,刚准备夹菜,他瞬间察觉不对,直呼:这

月下影婆娑 2025-07-26 00:22:01

1964年,钱学森正准备在家中吃晚餐,谁知,刚准备夹菜,他瞬间察觉不对,直呼:这菜不对,有毒,警卫立马拿去化验,谁料,菜果然有剧毒......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4年的北京,一顿家常晚饭,差点成了一代科学巨匠钱学森的最后晚餐。 那天晚上,钱学森刚从办公室回到家,妻子蒋英已经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了桌。 一切看上去再平常不过,可就在钱学森拿起筷子,准备夹一盘炒菜时,动作却猛地停住了。 作为顶尖科学家,他对化学物质的敏感远超常人,他盯着那盘菜,眉头紧锁,凑近闻了闻,脸色瞬间大变,赶忙对着家人大喊:别动,有毒! 这一声喊,打破了满屋的温馨,门外的警卫员闻声冲了进来,看到钱学森严肃的神情,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将饭菜封存,火速送去检测。 结果很快出来了,证实了钱学森的判断,而且情况比想象的更糟:饭菜里含有剧毒物质,剂量足以致命。 钱学森自回国后,为人温和低调,从未与人结怨,这显然不是个人寻仇。 要深究原因,还需要从钱学森归国路说起,1949年新中国成立,远在美国的钱学森便一心想回来。 可美国人哪里肯放,他们太清楚钱学森的价值,甚至一度荒唐地指控他是共产党员,就是为了把他强留在美国。 1950年,钱学森夫妇终于拿到许可准备回国,谁知在临行前,他却再次被软禁,失去了整整五年的自由,人也因此暴瘦了近30斤。 钱学森在美国的遭遇,早已传回国内,高层的愤怒和民间的关切可想而知。 直到1955年,事情才有了转机,在中美日内瓦会谈上,周恩来总理亲自介入,用释放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筹码,反复交涉,最终才把钱学森“换”了回来。 也正因如此,国家从一开始就明白,他的安全绝不是小事,所以,当投毒事件一发生,国家机器几乎是瞬间就高速运转起来。 周总理接到报告后,立刻指派自己的贴身保镖段恩润,带队前往钱学森家,下令彻查此事,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调查人员的目光,很快就落在了两个人身上:一个负责传菜的警卫员,另一个是新来的私人厨师。 警卫员的嫌疑很快被排除了,所有线索都指向了那位厨师。 钱学森待这位厨师不薄,两人关系相当不错,甚至像朋友一样,可调查人员没被这层关系迷惑。 就在调查深入时,厨师察觉到了不对,准备跑路,但他的一举一动,早已在段恩润团队的监视之下,人刚出门就被便衣逮了个正着。 审讯室里,厨师的心理防线很快就崩溃,他交代,几天前下班路上被两个壮汉拦住,对方先是许以重金,让他为一个所谓的“联合技术公司”办事,任务就是在钱学森的饭菜里“加点料”。 他起初还以为是什么恶作剧,直到一笔巨额定金打到他账上,他才发觉不对劲。 可想反悔已经晚了,对方见他不从,直接喊出了他家里人的名字,用全家性命相要挟,厨师这才明白,自己早就被查了个底朝天,只能被迫照做。 他们的目的赤裸裸的,就是要通过肉体消灭钱学森,来中断中国在尖端科技,特别是核技术领域的追赶步伐,这根本不是一起简单的投毒案,而是一场针对国家安全的战争。 这次有惊无险的暗杀,也实实在在地给所有人上了一课:科技人才是国家的命脉,他们的安危,就是国家的安危。 周总理亲自下令,不仅要追查幕后黑手,更要全面升级对所有核心科学家的安保措施。 从那以后,送到钱学森餐桌上的任何食物,都必须经过专人检查,确保绝对安全。 这场风波并没有击垮钱学森,在国家的铜墙铁壁般的保护下,他反而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中。 他为中国未来的国防科技规划了蓝图,并亲自挂帅,带领团队攻克“两弹一星”的无数难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引爆,当那朵巨大的蘑菇云升起时,站在试验场远眺的钱学森,内心或许比任何人都要清楚。 这声巨响,不仅仅代表着科技的突破,更是对所有企图阻碍中国前进的势力,最响亮、最有力的一记耳光。

0 阅读:165

猜你喜欢

月下影婆娑

月下影婆娑

月下影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