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是巨大骗局?”
瑞士提供的安乐死服务,据说患者只需躺在自杀舱里,按一下按钮,就能无痛死亡。
但事后在选择安乐死人的尸体上,发现了让人细思极恐的痕迹。
2024年,这片以“中立”著称的地方,多了一个Sarco胶囊舱。
它的广告语说得轻松:“十分钟,从痛苦到永久安宁。”
运营它的弗洛里安?威利特,总是穿着深色西装,说话时习惯身体前倾,好像在透露一个惊天的秘密:“我们不是结束生命,是结束折磨。”
威利特14岁那年,父亲在书房用一把猎枪离开了人世。
后来他在日记里写道:“痛的不是死,是没得选。”
这个想法在他心里盘旋了三十多年,直到遇见菲利普?尼奇克。
尼奇克拿着胶囊舱设计图找到他时,图纸上的氮气注入系统被红笔圈着:“氧含量迅速下降,大脑三秒失去功能,绝对无痛。”
威利特立刻签了协议。
2024年9月,胶囊舱迎来了第一位使用者。
64岁的美国女士坐着轮椅来到这里,颅底骨髓炎让她的脸肿得发亮,说话时必须按住太阳穴才能不抖得厉害。
她从包里拿出一叠病历,最上面是一张手写的纸条:“看过了所有医院,现在是最后一站。”
威利特检查了瑞士安乐死所需的文件,两份医生证明和自愿声明书,然后打开了胶囊舱的门。
按钮按下后的第一分钟,舱体突然震动了一下。
威利特盯着监控,女人的手在胸口乱抓,第三分钟,她的头撞在舱壁上,发出闷响,第六分钟,刺耳的警报声响起,直到三十分钟后,屏幕上的生命体征才彻底变平。
警察来的时候,威利特还站在舱门外。
法医掀开白布,女人脖子上有道暗红色的痕迹,像是被什么东西勒过。
拘留所的70天,成了威利特的噩梦,铁栏杆外的灯光一直亮着,他总是在半夜惊醒,听见胶囊舱的警报声。
律师告诉他:女人的“勒痕”是骨髓炎导致的皮下出血,杀人嫌疑暂时排除。
出来后,他躲进苏黎世的公寓,窗帘从不拉开。
今年2月,邻居听到巨响,他从三楼摔了下来,腿骨断成三截。
躺在床上时,他开始说胡话,一会儿喊“氮气泄漏了”,一会儿哭“她在敲舱门让我开门”。
精神病医生在诊断书上写:“急性多态性精神病,创伤后应激障碍引发的认知崩溃。”
5月5日,德国一家协助安乐死的机构发布消息:弗洛里安?威利特于凌晨去世。
他选择的方式,是自己曾经不屑的药物注射,没有胶囊舱,没有氮气,只有意识慢慢消散。
消息传到瑞士,胶囊舱被拖进仓库,盖上了厚厚的防尘布,有人翻出之前的宣传视频,画面里威利特笑着演示按钮操作:“看,就这么简单。”
如果威利特的父亲还在,会怎么看?
那个14岁的少年以为自己明白了父亲的选择,却在几十年后,用自己的结局证明:死亡从来不是按一下按钮那么简单。
大家对此怎么看?
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