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集赶集记:古稀之年的市井闲游》 在近两日的时间里,我马不停蹄地奔赴南昌近郊的集市,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开些小玩笑,每一次都未能如愿赶上当日正热闹的集市。昨日,我们朝着北方进发,集市地点设在了铁河集贸市场;今日,则转向南方,目的地是罗家集。说来实在令人汗颜,我虽已至古稀之年,且生于南昌、长于南昌,可罗家集这个地名于我而言,却始终只是地图上的一个标记,未曾真正踏足其间。今日,终于有幸迎来了我人生中首次罗家集镇之行。 老伴在一旁打趣道,我们老两口像是患上了“怪病”。我这病,是痴迷于开车,总想着驾车四处走走;她那病,则是钟情于欣赏沿途风景、流连于各个集市。或许正是这“病症”的相互牵引,才让我们老两口萌生出了自驾游的念头,且这念头一旦生起,便如野草般疯长,难以遏制。 今日天气阴沉,天空中似有层层薄纱笼罩,却也未影响我们出行的兴致。清晨,我们老两口便驾车朝着罗家集进发,导航如同一位贴心的向导,引领着我们一路前行。 不多时,我们便抵达了罗家集农贸市场。将车稳稳停好,步入市场内部,这才发现此处集市颇为独特,分为室内与室外两个市场区域。 我们先漫步于露天市场。这露天市场的布局呈“丁”字形,由两条街巷交汇而成。道路两旁,地摊与店面鳞次栉比,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只可惜,我们到达时已稍晚,购物者不算太多,但市场的热闹氛围依旧不减。 在路边,一位售卖塘藕的老人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他席地而坐,面前摆放着几节塘藕,那藕被洗得如同美玉般洁净,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老伴走上前去询问价格,随后蹲下身子,精心挑选起来。 我细细打量着这位老人,只见他浑身皮肤黝黑发亮,仿佛被岁月镀上了一层独特的色彩。头顶上,理着一个极为时尚的小平头,那头顶仅留的一小盖式头发,还被扎成了小辫,颇有几分个性。他上身赤裸着,右臂上有一块黑色的图案,在他本就黝黑的皮肤映衬下,显得愈发模糊不清。我凑近仔细一瞧,原来是一条纹在他身上的龙,此刻才真切感受到他对时尚的独特追求。他下身穿着一条黑色裤子,裤腿上沾满了黑色的泥巴,可那沾泥的部分,在整体黑色的映衬下,竟隐隐透出一种白而灰的色调。他脚上穿着一双黑色拖鞋,同样沾满了泥巴,泥巴与拖鞋的黑色交织,也呈现出白而灰的色泽。 他嘴里叼着一支正在燃烧的香烟,烟雾缭绕中,偶尔有烟熏到眼边,他也懒得将香烟取下,只是轻轻眨一眨眼睛,便算作是应对了。 老伴挑选好了三节藕,要求老人将藕节削掉。老人动作娴熟,拿起一把小刀,风驰电掣般地削去了藕的两端节头,随后竟将其中一节藕丢进了一个装有半桶水的水桶里。老伴见状,顿时一脸不解,急忙说道:“这藕是我要的呀,你怎么丢进水里去?”老人却对老伴的话充耳不闻,自顾自地从水桶里拿出那节藕的一端,展示给老伴看。此时,老伴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他的用意。原来,这节藕的横切面上,几个藕洞中有一个洞里是黑色的,里面充满了黑色的塘泥。老人又从水桶里摸出一根湿漉漉的粗鹅毛,将鹅毛捅进那节藕的黑洞里,只听得一阵“涮涮”的细响,三下五除二,便将那个洞刷洗得干干净净,藕的玉白色完全展露了出来。老伴见状,心中甚是欢喜,不禁夸赞道:“你做生意可真凭良心啊。”此时,老人才在自己的裤子上擦干手中的水,取下嘴里的香烟,微笑着说道:“有泥巴在里面,怎么吃呀。”老伴扫码付款后,接过老人用塑料袋装好的三节藕,我们便离开了露天市场。 随后,我们走进室内市场转了一圈。室内市场里,商品种类同样丰富,可我们逛了一圈后,仅买了半斤豆泡,便出来了。 接着,我们在市场附近的一家早餐店落座,每人点了一碗拌粉和一个瓦罐肉饼汤。那拌粉,口感爽滑,调料搭配得恰到好处;瓦罐肉饼汤,味道鲜美,肉饼鲜嫩多汁。吃完早餐,我们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罗家集镇,踏上了回家的路。 今日的罗家集之行,虽无惊天动地之事,却在这市井烟火中,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质朴与美好。这一趟赶集,不仅满足了我对罗家集的好奇,更让我在这平凡的日子里,寻得了一份别样的宁静与满足。 2025.6.28于南昌 罗家集菜市场 罗家集特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