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美国,一名穿着比基尼的性感女郎正在田野里畅玩“呼啦圈”,镜头中的她看上去身材十分健美,体型匀称,小麦色的肤色在阳光下有一种运动的美感。 也许有人会觉得,“田野”“呼啦圈”和“比基尼”在一起总给人一种莫名的违和感,毕竟作为“泳衣”,比基尼更多时候出现在海边,而呼啦圈大多时候也都是室内健身使用,和比基尼似乎不太搭调。 事实上,这种穿搭场景在当时的美国还是比较风靡的,这主要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妇女解放运动,以及50年代末“呼啦圈”的发明。 1958年,美国玩具制造商惠姆·奥公司的老板阿瑟·梅林偶然听说了一种澳大利亚小孩子们玩的游戏,将一种大木圈套在屁股上转圈圈,这给了阿瑟·梅林灵感,于是他也设计了一款类似圆木圈一样的东西,只不过,他觉得木头太重,将材料换成了塑料,并取名“呼啦圈”。 尽管“呼啦圈”最早并不是专门用于健身,只是一种玩具,但人们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塑料圈对于身体的好处,于是迅速风靡全世界。60年代初的西方国家甚至流行着这样一个说法:如果世界上还有地方没有人玩“呼啦圈”,就说明这里还没有与世界接轨,可见当时呼啦圈之盛行。 加之60年代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爆发,大多美国女性开始追求自由、解脱束缚,比基尼也开始从“小众”走向“大众”,因此画面中这样奇特的景象,也就应运而生了。
1962年,美国,一名穿着比基尼的性感女郎正在田野里畅玩“呼啦圈”,镜头中的她看
尽访天下史
2023-03-24 14:45:49
1
阅读: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