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标签: 王燊超

一听说要降薪了,要降到300万,这下,国足队员们是真的忍不了啦,纷纷跳脚。前国脚

一听说要降薪了,要降到300万,这下,国足队员们是真的忍不了啦,纷纷跳脚。前国脚

一听说要降薪了,要降到300万,这下,国足队员们是真的忍不了啦,纷纷跳脚。前国脚徐亮更是首当其冲,仗义执言,他在直播中义愤填膺的为国足鸣不平。(信源:中华网新闻——前国脚斥工资太低:再降就没人踢了薪资争议引爆舆论)中国足球曾经的“金元帝国”时代,外援和本土球员薪资暴涨,引人瞩目。可转眼间,这股“烧钱”热潮退去,代之以“限薪令”和接连的败绩。不久前,前国脚徐亮在直播时怒吼:“中超球员薪水已是日韩球员三分之一,还怎么降?再降还有人踢球吗?”这番“护薪宣言”迅速引爆舆论。然而,仅仅两月后,中国男足再次兵败,第六次冲击世界杯梦碎,徐亮那句话也成了球迷口中的反讽。2010年代,中超联赛吸引了全球关注,俱乐部斥巨资签下顶级外援,如奥斯卡、特谢拉,转会费和年薪均达到数千万欧元。2018年,广州恒大以2500万欧元签下塔利斯卡,年薪千万。本土球员薪水随之飙升,足球成为高收入行业。然而,俱乐部普遍负债,恒大七年亏损76亿元,预示着泡沫即将破裂。2019年底,中国足协开始限制球员薪水,国内球员年薪上限设为1000万元,国脚可上浮20%。2021年初,本土球员顶薪降至税前500万,取消国脚特权;外援年薪从税后300万欧元调整为税前300万欧元。2022年,国足失利后,本土球员年薪降至税前300万元,税后约160万至170万元,外援年薪上限为税前200万欧元,全队外援总薪酬不超过1000万欧元。短短三年,中超顶薪从千万级跌至不足三分之一。塔利斯卡回归土耳其时,年薪仅150万欧元,不及在中超时的一半。中国男足在2024年亚洲杯创下“零胜零进球”的尴尬纪录,并在冲击2026年世界杯时未能出线,引发球迷强烈不满。尽管徐亮在直播中为球员薪资辩护,指出与日韩球员相比,中超本土球员的薪资较低,强调足球运动员的辛苦和青春饭的现实,但球迷对国足的失望情绪依然高涨。呼吁保护球员薪水揭示了金元时代遗留的不健康心态。例如,前重庆力帆球员温天鹏,尽管2019年仅出场78分钟,却收入超过300万元。面对海外机会,他因年薪较低而拒绝,最终转行送外卖。这种心态使中超成为球员的舒适区,而选择东南亚联赛的球员,因高薪而忽视了中国足球的发展。同时,金字塔底端球员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中超替补月薪降至2-5万,中甲球员月薪3000-1.5万元,有的球员甚至买不起专业球鞋。中乙球员王子豪被欠薪10个月,生活困难,试训费用也需自掏腰包。媒体人赵震指出,当从业者无法体面生存,行业衰败不可避免。公众对球员高薪的愤怒源于价值逻辑的错位。徐亮关于薪水是日韩三分之一的言论遭到网友质疑,指出男足的表现与收入不匹配。相比之下,中国女排虽赢得世界冠军但收入有限,男足对高薪的不满显得无力。竞技体育的尊严应基于场上表现,而非数字。伊万科维奇卸任时坦言国足为世界杯梦努力了20多年。当球迷眼看对手在场上压制国足,那虚幻的梦想终于被现实刺破。薪资争议的本质,是价值的重构。球员需用汗水证明自己配得上薪酬,足协需用肥沃青训土壤培育希望,球迷等待的,从来不是账本平衡,而是绿茵场上久违的尊严与希望。这场“金元泡沫”散尽后的阵痛,或许正是中国足球找回“初心”的契机。毕竟,只有当胜利成为球员信仰,而非薪资成为唯一目的时,中国足球的改变才能真正开始,不是吗?
一听说要降薪了,要降到300万,这下,国足队员们是真的忍不了啦,纷纷跳脚。前

一听说要降薪了,要降到300万,这下,国足队员们是真的忍不了啦,纷纷跳脚。前

一听说要降薪了,要降到300万,这下,国足队员们是真的忍不了啦,纷纷跳脚。前国脚徐亮更是首当其冲,仗义执言,他在直播中义愤填膺的为国足鸣不平:不能再僵了,现在的已经是日韩的三分之一了,再降就真的没人踢球了。我们的队员吃的都是青春饭,你让他们退役了怎么活?这话乍一听,让人直皱眉头。300万的年薪,搁普通人眼里,那可是一辈子都难挣到的天文数字,国足队员却嫌少?先不说和日韩球员比薪资,就看看国足这些年在赛场上的成绩,世界杯预选赛踢得磕磕绊绊,碰上亚洲强队经常大比分落败,连进个球都能上新闻。球迷们守在电视机前,满心期待,结果换来一场又一场失望,心里能不憋屈吗?徐亮说球员吃青春饭,退役后难生活,这话有一定道理。可反过来想想,哪个职业运动员不是吃青春饭?人家羽毛球、乒乓球运动员,训练强度一点不比足球小,为了拿个世界冠军,每天泡在训练馆十几个小时,受伤了咬着牙坚持,可他们的收入和国足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而且,人家在国际赛场上拿奖牌、升国旗、奏国歌,给国家争了多少荣誉?再说日韩球员,人家拿着高薪,是因为在世界杯上能和欧美强队掰手腕,在亚冠赛场上为俱乐部攻城拔寨。他们的训练体系科学,球员自身也够拼,为了提高球技,主动加练、留洋深造。反观咱们的国足队员,平时训练松松垮垮,一到比赛就失误连连,连最基本的体能和战术配合都做不好,凭啥要求拿高薪?降薪这事儿,其实是给国足敲响警钟。足球是靠实力说话的运动,只有把成绩提上去,在赛场上踢出精气神,赢得球迷尊重,才有资格谈薪资。要是一直躺在“高薪”的温床上,不思进取,中国足球啥时候才能有出头之日?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