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外交战正酣,韩国突然扔出一颗惊雷,李在明政府官宣:东北亚三国官方表述,从 “韩日中” 改成 “韩中日”! 2025年的中日关系早就没了缓冲余地,10月高市早苗当选日本首位女首相后,局势更是急转直下。这位出了名的极右翼政客,刚上台就在国会上放话,把台海局势和日本“国家存亡危机”绑在一起,暗示可能动用军事手段介入,直接踩破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底线。 中方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狠,11月13日就由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严正交涉,措辞严厉到用了“迎头痛击”这个词,隔天驻日大使再赴外务省施压,两天内两轮高层交涉,打破了以往中日外交“温和交涉”的惯例。 更让日本坐不住的是,11月17日中国海事部门直接官宣在黄海中部举行实弹射击演习,山东舰航母编队的演习区域,刚好卡住了日本从中东进口原油的必经航道,等于扼住了这个资源贫乏岛国的能源咽喉。 就在中日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的时候,一直夹在美日同盟和对华合作之间摇摆的韩国,突然跳出改变三国表述顺序,这时间点掐得那叫一个巧,想让人不琢磨都难。 要知道“韩日中”这个说法在韩国官方语境里已经沿用多年。李在明政府这波操作,背后全是现实利益的盘算。2025年11月韩国盖洛普的民调显示,李在明的支持率下滑4个百分点至59%,国内司法争议让他腹背受敌,而外交表现恰恰是他支持率的核心支撑。这种情况下,巩固对华关系就成了最稳妥的选择。 虽然韩国承诺给美国2000亿美元现金投资,还绑定造船业和美国军工,但美方的“安全保障”从来都是有条件的,关税说涨就涨,规则说改就改,远不如和中国的务实合作来得踏实。 反观韩日关系,2025年简直是矛盾集中爆发。高市早苗上台后不仅在独岛问题上大放厥词,宣称独岛在历史和国际法上都是日本领土,还扩建了主张独岛主权的“领土主权展览馆”,摆明了要给下一代植入错误认知。 这波操作直接惹毛了韩国,不仅国会山庄长禹元植公开痛斥,韩国政府还召见日本驻韩大使抗议,原本计划重启的韩日联合搜救训练也直接搁置。让韩国无法容忍的是,高市早苗加速推进修宪扩军,想把日本变成“能够发动战争的国家”,这种动摇东亚和平秩序的行为,让韩国民众的反日情绪再度高涨,街头抗议浪潮一波接一波。 之前韩国还能在美日同盟框架下勉强维持和日本的表面关系,可高市早苗的一系列强硬操作,彻底打破了这种微妙平衡,韩国自然没必要再给日本留面子。这次把中国排在日本前面,相当于公开告诉高市早苗:别以为你能牵着韩国走,我们有自己的算盘。 当然,李在明政府也没傻到彻底撕破脸,韩美同盟的基本盘还得维持,毕竟战时作战指挥权还在美方手里,驻军规模也需要美方承诺保障。但在中日博弈的关键节点改表述,显然是算准了利弊:跟着日本硬扛中国,不仅捞不到好处,还可能被卷入不必要的冲突,断了自己的能源和贸易命脉;而向中国释放善意,既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又能在美日面前争取更多自主空间。 对高市早苗来说,这无疑是个措手不及的打击,她原本想拉着韩国加入制衡中国的阵营,结果刚上任就被盟友摆了一道,自己提议和朝鲜会谈被无视,国内还因为外交失当引发民众包围首相府邸抗议,想主导东北亚局势的算盘直接落了空。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从来都是利益为先,韩国这波“换顺序”的操作看着是小事,实则是看透了2025年东北亚的真实格局: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稳,日本的强硬路线不得人心,美国的“交易型外交”满是算计。 李在明政府算是把“夹缝中求生存”玩明白了,既不得罪美国,又能讨好中国,还能给日本点颜色看看,顺便稳固自己的国内支持率。往后看,日本大概率会反过来给韩国施压,但中国这边肯定能感受到这份善意,后续新能源、贸易等领域的合作空间只会更大。 说到底,高市早苗刚上台就急于挑衅中国,却没料到盟友会背后“补刀”,而李在明这步棋走得又巧又稳,既守住了韩国的核心利益,又搅动了东北亚的格局,不得不说,这波操作确实有够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