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打开新闻联播,刚开场就被戳中泪点!没有华丽的话,也没有煽情的背景音乐,就只是讲了些先辈们的真实故事,却比啥都让人动容 那些故事没有刻意渲染,却把藏在心底的家国情怀全勾了出来,看着看着就猛然醒悟,我们现在安稳踏实的日子,哪是凭空来的? 福建长汀县的红军桥上,一道一米五的刻痕静静矗立,那是当年红军招兵的最低门槛,更是无数少年奔赴战场的勇气刻度。 闽西老农罗云然送走最后三个儿子参军,一句“就算断了香火,也要跟着红军干革命”,道尽百姓对革命的赤诚与决绝。 贵州困牛山的断崖下,百余名红军战士为不伤害被敌军当挡箭牌的百姓,砸烂刀枪纵身跳下,鲜血染红了崖下湍急河水。 幸存的战士陈世荣珍藏着从井冈山带来的军号,虽不再吹响,却永远铭记着那段用生命守护百姓的英雄岁月。 瑞金叶坪的一盏马灯,照亮了丈夫刘石生奔赴长征的道路,妻子一等就是一生,弥留之际仍叮嘱点亮马灯等他回家。 那张跨越63年的借据,记录着红军向百姓借粮的承诺,1997年政府兑现诺言,村民胡运海却将大部分款项捐给村小。 广西兴安县的三官堂里,“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的标语依旧醒目,见证着红五团政委易荡平宁死不当俘虏的气节。 26岁的易荡平身负重伤,面对逼近的敌人夺过警卫员的枪,用生命践行“不消灭反动派,决不放下枪杆子”的誓言。 东北抗联英雄陈翰章,19岁弃文从武,一年打81场硬仗,被俘后遭割舌挖眼酷刑,头颅漂泊73年才归葬故土。 这些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渲染,却用最朴素的细节告诉我们,如今的国泰民安,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 夜市的烟火气、周末的亲子游、街头的欢声笑语,这些习以为常的幸福,背后是先辈们连安稳日子都未曾享受过的牺牲。 有些年轻人抱怨生活平淡,却忘了这份“平淡”,是罗云然们断了香火、红军战士们纵身跳崖才守护住的珍贵。 先辈们用信仰支撑着走过枪林弹雨,用承诺赢得百姓信赖,他们的精神不该被岁月尘封,更该被代代相传。 中老年朋友经历过艰苦岁月,更能体会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那些新闻里的故事,或许都能勾起记忆里的共鸣。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他们只是在国家危难、百姓受难时,选择了挺身而出,用平凡的身躯扛起了不平凡的责任。 我们无需空谈报国壮志,在岗位上踏实工作,照顾好家人,珍惜当下的安稳,就是对先辈最好的致敬。 英雄的事迹不该只出现在新闻里,更该刻在每个人心里,成为前行路上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守护好这片土地。 从长征路上的生死抉择到抗日战场的浴血奋战,先辈们用行动诠释了家国情怀,这份情感永远不会过时。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但先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我们面对一切挑战时最坚实的底气。 每个平凡的日子里,都藏着先辈们的期盼与牺牲,我们唯有传承他们的信仰与勇气,才能让幸福绵延不绝。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