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新闻联播》里提到毛主席,激动的睡不着觉了!看到不少网友也在讨论。有人说:现在的日子确实好了,但老一辈人吃的苦,我们永远不能忘! 我的天!这话简直说到心坎里了,越琢磨越激动,翻来覆去满脑子都是那些老一辈的故事!现在我们出门坐高铁、在家吹空调,手机点一点就能买到全世界的东西,可谁能想到,这太平日子、好日子,是用多少人的鲜血和汗水换来的?那些革命先辈吃的苦,可不是我们现在能想象的,说是“把一辈子的罪都受遍了”都不为过! 就说长征路上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29岁的年纪,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却要带着全师当全军后卫,在湘江边上跟十几倍的敌人死磕 !打了四天五夜,弹尽粮绝还被敌人包围,腹部中弹被俘的时候,他居然趁着敌人不注意,从伤口里掏出自己的肠子绞断,壮烈牺牲!我的天!这得有多大的信仰和勇气啊?换做是我,恐怕早就崩溃了,可他硬是用最惨烈的方式,兑现了“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这种决绝和忠诚,真的能让人瞬间泪目! 还有东北抗联的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里坚持抗战14年,最后孤身一人跟敌人周旋五昼夜 !敌人劝他投降,说能给富贵,他连理都不理,拿着枪一直打到最后一刻,身中数弹才倒下。更让人揪心的是,敌人剖开他的肚子,发现里面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居然一粒粮食都没有!35岁的生命,就这么定格在冰天雪地里,他图啥啊?不就是图我们后人能不用挨饿受冻,能有尊严地活着吗?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更苦,陈毅元帅在油山坚持斗争,大雪封山的时候粮食断绝,三个月都没尝过肉味,只能挖野菜、剥竹笋,甚至捉蛇充饥 !当地百姓心疼他们,就趁着进山砍柴的机会,把大米藏在竹杠里,把食盐溶进棉袄里,冒着生命危险偷偷留给游击队。陈毅元帅吃着这些“捡来”的粮食,写下“靠人民,支援永不忘”的诗句,这哪是简单的军民鱼水情啊,这是用命换命的信任! 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里面憧憬着“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可他自己却没能亲眼看到这一天 !36岁就为了理想牺牲,临刑前还坚信中国一定有光明的前途,这种在黑暗中坚守光明的信念,真的太让人敬佩了!现在我们的国家,不正是他当年憧憬的样子吗?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涨到4万多了,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达95.9%,这些实打实的成就,都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网友的讨论更是看哭很多人,有人说爷爷当年是游击队员,腿上留着枪伤,一辈子都舍不得扔旧衣服,说“能穿暖就不错了”;有人说奶奶总讲60年代挨饿的日子,挖野菜、吃树皮是常事,所以现在掉一粒米饭都要捡起来;还有人晒出家里的老照片,爷爷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军装,眼神却亮得像星星。这些看似普通的细节,藏着最真切的苦难,也藏着最坚韧的精神,哪能说忘就忘? 有些年轻人觉得这些故事离自己太远,甚至觉得老一辈的苦“过时了”,这真的太不应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陈树湘们用生命换来的,是杨靖宇们用坚守换来的,是无数普通劳动者用汗水换来的。没有他们当年“吃尽千辛万苦”,哪有我们现在“享尽万般幸福”?忘记他们的苦,就是忘记根,忘记本! 三个扎心的知识点必须记牢:第一,革命时期最艰苦的三件事——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东北抗联14年,每一件都是用鲜血铺就的道路 ;第二,老一辈的牺牲不是“理所当然”,他们当年也有家人、有牵挂,却为了更多人的未来选择了牺牲;第三,现在的民生成就是对牺牲的最好传承,从人均预期寿命79岁到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都是他们理想的落地。 你家里长辈有没有跟你讲过过去的苦日子?你觉得现在的生活里,哪一点最能体现老一辈的牺牲没有白费?这些故事从来都不是历史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刻在民族骨子里的记忆,是我们前行的底气。好日子越红火,越要记得那些吃过苦、流过血的前辈,这不是负担,是责任,是传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