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衰落的速度,可能比我们大家预想的来得更快。悲剧的是,习惯了养尊处优的西欧人无

兰亭说事 2025-11-15 12:33:56

欧洲衰落的速度,可能比我们大家预想的来得更快。悲剧的是,习惯了养尊处优的西欧人无法承受这种下行带来的福利下降和收入下降。当下降达到20%的临界点时,一切都会走向失控。 能源危机是最先撕开的口子。2021至2025年,德国天然气价格暴涨74%,三口之家年均能源开支从4121欧元飙至5407欧元,供暖费涨幅超61%。 曾经冬天穿短袖的德国人,如今裹着三层毛衣仍发抖,化工巨头巴斯夫干脆把核心产能搬到中国湛江——欧洲生产的能源成本是中国的近一倍。 法国更荒诞,马克龙喊着“战略自主”,可全国核电设施平均寿命超30年,去年冬天电力缺口达8吉瓦(相当于4个大型核电站),老百姓扛着布袋抢柴火,排队能绕超市三圈,“核电强国”退化成“烧柴大国”。 英国脱欧后自食苦果,电费三年翻两番,暖气费涨三倍,超市鸡蛋限购两盒,加油站长队排到几公里外,日不落帝国的体面早被账单撕得粉碎。 政治分裂让危机雪上加霜。欧盟本就不是铁板一块,如今更是各算各的账:匈牙利多次否决对俄制裁,直言“不能让欧洲人冻饿而死”;波兰偷偷放宽对俄煤炭进口,转头又和德国闹关税争端。 对外,欧洲沦为美国的“应声虫”,跟着制裁俄罗斯时喊得响亮,却没算过家底——欧盟GDP增速从2021年的6.4%跌到2024年的1.1%,被制裁的俄罗斯反而连续两年增长3.6%。 马克龙也不得不承认,“欧洲正失去全球话语权”,这种“政治正确高于民生”的操作,让欧盟凝聚力碎成了渣。 制造业空心化才是最致命的伤。曾经德国机床、法国飞机、意大利奢侈品是全球硬通货,如今能源成本把这些招牌砸得稀烂。 大众汽车明确宣布,电动车生产线优先留北美,不再扩大欧洲产能——要知道汽车工业占德国GDP的15%,企业跑路意味着就业市场崩塌。欧元区制造业PMI连续18个月低于荣枯线,2024年12月仅45.1,说明工厂还在收缩。 意大利奢侈品代工厂倒闭三成,100欧元的皮包仅能源成本就多花20欧元,小作坊根本扛不住。欧洲精英喊着“绿色转型”,却急着关煤电弃核电,转头依赖俄罗斯天然气,冲突一来断供,才发现替代能源连零头都补不上,几十年的工业优势全被短视败光。 习惯了高福利的欧洲人,扛不住生活水平20%的下滑——欧元区通胀率连续三年超5%,食品价格涨20%,刚好踩中“失控临界点”。 法国黄背心抗议卷土重来,抗议者砸毁超市货架;德国铁路工人罢工导致全国交通瘫痪,理由是“工资赶不上通胀”。 移民问题与民粹抬头更糟心:意大利总理梅洛尼靠“反移民”上台,却挡不住地中海的移民船,本土人与移民冲突每周都有;德国选择党支持率飙升至20%,喊出“把能源还给民众”,本质是民众对精英的彻底失望。 说到底,欧洲的衰落是自己作的——为政治正确放弃能源自主,为短期选票忽视工业升级,为追随美国牺牲民生。 这已经不是“会不会衰落”,而是“衰落得有多惨”,那些曾经的“文明优越感”,终会在柴米油盐的现实面前,变得一文不值。

0 阅读:103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