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担心越南在南海“造岛”,越南现在的一切都是摸着中国过河,代工经济承接中国低端制造产业转移,有了点起色,但基础是脆弱的。如电力、原材料没保障。 南海这片水域总是藏着说不清的秘密,越南最近在那儿忙着填海造地,建起一个个岛礁,看起来野心不小。可它经济上还得跟着中国学步,接点低端工厂转移,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电力原材料却老出问题。这样的底子,能撑起多大野心?会不会哪天就露馅了? 越南这些年在南海的动作越来越大,尤其是南沙群岛那边。从2021年开始,它就加速填海造陆,到2025年3月,已经造出差不多980公顷新土地。有些岛礁面积直接翻了10倍。 像南威岛,建了760米跑道,能起降飞机;西礁上还部署了军事设施。整体来看,越南控制的21个岩礁和低潮高地,现在全转成人工岛了,四年前大多还只是孤零零的碉堡。投入也不小,其中不少砸在军事上。 专家说,这挑战了北京对这片海的控制,区域紧张加剧了。美国智库CSIS的报告指出,越南造岛规模已达中国55%,加上新开工的8个岛礁,很快可能追平甚至超过去。越南低调干这事,但卫星图像都拍出来了,瞒不住人。 这不光是占地盘,还牵扯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非法捕捞啥的也跟着来。周边国家担心,这会破坏南海和平稳定,影响航道安全。 越南想加强控制,但实力有限,长期看能不能守住是个问号。中国已经在南海布局成型,执法力度一步步加强,越南的这些小动作,估计得在压力下慢慢收敛。 越南经济这几年看起来风生水起,主要是靠承接中国低端制造业转移。外资企业从中国迁出生产线,跑到越南建厂,生产纺织品、鞋类、电子组件啥的。2023年,越南GDP搞到4300亿美元,出口超进口,贸易总额6830亿美元,对外依赖度高达158%。 这模式其实就是摸着中国过河,早年越南学中国引进外资,搞革新开放,现在成了东南亚的热门投资地。三星、苹果供应链这些大厂都去了,利用越南低劳动力成本和贸易协定。像消费电子产业,越南成了首选,承接了主要产能转移。 中国品牌家电、光伏也扩张过去,享受低关税拓展市场。但本地产业配套率低,三星越南负责人说过,他们工厂80%的元件还得从中国进口。本地企业大多只干组装活儿,最后两道工序,原材料、辅料依赖中国。 纺织业90%的布料、纽扣从中国来,电子业40%零件也这样。贸易逆差跟中国持续拉大,进口机器和半成品为主。越南想多元化供应商,签了自由贸易协定,但短期难脱单一依赖。 农业产品市场准入和湄公河水控成了高风险点,影响整体稳定性。全球贸易紧张下,越南还保持外资流入,但地缘风险放大供应链断裂,港口货物堆积,经理们得紧急协调。 电力供应是越南经济一大痛点,经常出问题。2023年北部工厂因缺电大面积停产,富士康这些企业都受影响,甚至把设备模具拉回中国。越南电力需求增长快,但发电厂新建进度慢,受项目制定、设备选择、场地清理限制。 原材料保障问题更扎心,越南制造业高度依赖中国供应。纺织原材料90%从中国来,电子组件40-60%也这样。产业链转移过去,但上游环节还在中国把控。越南本地企业提供劳动力,外资干主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