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执法不容缺位 国道311郏县李口镇段交警执法乱象亟待重拳整改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是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群众出行权益的重要手段,其合法性、规范性与文明性直接关系到政府公信力和群众的安全感。然而,近期媒体曝光的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交警执法乱象,却让公众深感担忧:固定查车点与临时查车点近距离叠加、临时查车点无任何警示标志、执法人员警容不整、疑似存在选择性罚款等问题,不仅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更暗藏多重安全隐患,损害了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亟待相关部门正视并彻底整改。执法乱象频发,违规操作触目惊心。据媒体现场探访,郏县李口镇的公路执法场景存在诸多明显违规之处。在固定查车点之外,交警部门又在数公里范围内增设临时查车点,形成“双重拦截”之势,且临时查车点前方200米内未设置任何发光或反光警告标志、减速提示标牌及反光锥筒等安全防护设备,完全无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条关于执勤点安全防护的明确规定。这种“突然式”查车极易导致过往车辆紧急制动,尤其在车流密集路段,极易引发追尾、剐蹭等交通事故,给驾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更令人忧心的是,两个查车点之间还设有一所学校,上下学时段学生人流与被拦截的车流交织,进一步放大了安全风险,让学生出行安全失去应有保障。更值得警惕的是执法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与疑似乱收费问题。媒体观察到部分交警上岗查车时双手背后,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人民警察警容风纪管理办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公安民警着装执勤时,不得有背手、袖手、插兜等影响警容形象的行为。警容风纪是执法公信力的直观体现,此类行为不仅损害了交警队伍的专业形象,更让群众对执法的严肃性产生质疑。此外,有过往货车司机反映,该检查点存在“不要发票处罚500元,要发票处罚1500元”的奇葩规定,豫P1xxxx挂货车司机、鲁h3xxxx货车司机晋a2xxxx货车司机等多位外地大货车司机的亲身经历更是让公众对执法的公正性产生强烈质疑。这种疑似“议价式”罚款、选择性收费的行为,已然触碰了公路“三乱”的红线,与国务院纠风办、公安部、交通部严禁“乱罚款、乱收费”的要求背道而驰。一系列乱象的背后,是执法程序的失守、监管责任的缺位。根据相关规定,公路执法设立检查站必须经过正规批准,严禁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检查站、非法上路查车,同时禁止随意查车、逢车必查及双向拦车检查罚款等行为。而郏县李口镇这处临时查车点究竟由谁批准、是否具备合法手续?3公里范围内密集设置两个查车点且紧邻学校,如此不合理的布局为何能通过审核?属地监管部门在日常督查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为何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这些明显的违规行为?对于交警违反警容风纪的行为,是否有相应的内部追责机制?若司机反映的选择性罚款、乱收费情况属实,相关执法人员是否存在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问题,又该如何追究其法律责任?这些疑问亟待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给出明确答案。规范执法是底线,民生安全无小事。针对郏县李口镇交警执法不规范现象,相关部门绝不能视而不见、敷衍了事,必须拿出“零容忍”的态度,迅速开展全面整改。首先,应立即对该临时查车点的合法性进行核查,若属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必须立即撤销;若具备合法手续,需限期完善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设备,合理调整查车点布局,避开学校周边人流密集区域,保障学生出行安全。其次,要对近期李口镇交警中队的上路执法行为开展全面自查自纠,对存在警容不整、程序违规的执法人员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追责问责;同时针对司机反映的乱收费问题,成立专项调查组,调取执法记录、罚款台账等资料,对涉嫌乱罚款、乱收费的行为一查到底,查实后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向社会公开处理结果,还司机一个公道。长效治理方能杜绝乱象反弹。除了即时整改,郏县公安交警部门更需举一反三,建立健全规范执法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重点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人民警察警容风纪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程序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每一次执法都于法有据、于规相符。要完善执法监督体系,畅通群众举报渠道,通过设立举报电话、网络举报平台等方式,鼓励群众对不规范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同时强化内部督查,定期对执法站点布局、执法程序、罚款收支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此外,相关主管部门应建立责任制清单,明确执法审批、日常监管、督查问责等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对因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执法乱象频发的,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管理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关乎民生福祉,关乎政府公信力。郏县李口镇交警执法不规范现象并非小事,而是触及法治底线、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问题。希望当地政府及公安交警主管部门能够正视公众关切,回应社会质疑,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推进整改,切实规范执法行为、压实监管责任、保障群众安全。唯有如此,才能重建群众对交警执法的信任,才能真正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秩序,让公路成为便民之路、安全之路,让执法成为守护公平正义、保障民生权益的坚实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