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为什么愿意把喀喇昆仑走廊还给中国?其实很简单,就算巴基斯坦不还也得不到好处,还不如把喀喇昆仑走廊还给中国。 喀喇昆仑走廊那地方,说穿了谁拿在手里都觉得不省心。那块地处在遥远的高原,常年积雪风暴,一年里能有几天平稳都算幸运。 要在那边常驻士兵,后勤压力特别大,送什么东西过去都费劲。不只是人累,国家也跟着吃不消,每年单是边防补给就愁坏了财政部门。守着守着,国家的钱就跟着往雪坑里填,填不尽,看不到头。 不光是天气和交通折腾人,巴基斯坦最大的不安还在于南边的印度。彼时两国在克什米尔对峙,印度那边一直有强大的兵力和装备镇守,随时准备再起冲突。 要是真打起来,巴基斯坦的国力根本跟不上消耗,而喀喇昆仑走廊这一块冰雪覆盖的山地,反倒成了包袱,一旦出了问题,很容易拖垮防线,失去整个北部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权衡再三,决定主动和中国谈拢,把这块地交出去。表面上看是让别人得了便宜,但其实把这个让谁都难顶的烫手山芋交给中国,相当于卸掉了最大的负担。 主要是,这步棋成功引来一个靠谱的邻居,中国把守住北部,让印度在军事上不敢轻举妄动,巴基斯坦也得以腾出手脚专心对付自己更要紧的事务。 协议签完没多久,中国就给巴基斯坦修起了喀喇昆仑公路,这条公路横穿高原,彻底打通了两国的交通。 以前北部山区几乎与外界隔绝,几年走不了几趟货,现在成千上万吨的货物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出。这不仅仅是建了一条路,更是搭起了合作的桥梁。 到了后面,中巴经济走廊的规划让巴基斯坦的命运被彻底改变。灯火通明的瓜达尔港、林立的物流仓库、新建成的能源厂,这些工程带来了就业和希望。 原本连电力都难保的地方,渐渐成了运输中心,生活水平实实在在提高了不少。过去觉得只会花钱的北部,摇身一变成了国家发展的新引擎,全靠有中国这样可以一起干大事的伙伴。 除了经济上的飞跃,和中国划清边界、握手合作,也让巴基斯坦在国际上更有底气。联合国那种场合里,再也不用为边境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世界看待巴基斯坦的眼光也多了几分认可和尊重。 时间证明,这一手“不死守包袱”的操作,不但化压力为动力,还用一片高原换来整个国家的向上空间。这事看似一时吃亏,等到后来翻开账本,谁都看得清巴基斯坦到底占了多大便宜。 这不是简单的土地让渡,而是把一块没人想要的冰天雪地,换成国家发展的敲门砖,顺便还结交了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