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靠边站?美国“封疆大吏”组团来华,抢着和中国搞钱合作!   加州、华盛

顾议史实 2025-11-10 18:07:14

特朗普靠边站?美国“封疆大吏”组团来华,抢着和中国搞钱合作!   加州、华盛顿州、俄勒冈州的高官们轮番亮相,不是来“打太极”的,而是拎着订单、带着项目,直接奔着“合作赚钱”而来。   这股“访华潮”其实早就有苗头,在过去一年里,纽森、阮卓这些名字频频出现在中美媒体上。   他们不是穿西装打领带来“寒暄”的,而是带着实打实的经济诉求,目标明确:跟中国深化合作,解决自己州内的经济问题。   以华盛顿州为例,这个北太平洋沿岸的州,最大的出口市场就是中国,波音飞机、大豆、苹果、海产品……一大半都靠中国买单。   2024年,华盛顿州对华出口超过200亿美元,占该州总出口额的近三分之一,再看俄勒冈州,去年对华贸易额暴涨29%,达到78.4亿美元,涵盖半导体、木材、葡萄酒等多个行业。   在当前美国经济复苏乏力、通胀顽固的背景下,这样的增长谁不眼红?加州就更不用说了,作为美国GDP最高的州,加州与中国的经贸联系早已深入骨髓。   2024年对华出口超过150亿美元,涵盖清洁能源、农业、科技等多个产业,纽森频频强调,加州的未来离不开中国,尤其在气候变化和绿色产业方面,双方有着天然的合作基础。   这些数字背后,是地方政府实打实的经济考量,与其听联邦政府喊“脱钩”,不如自己先找“接轨”的路,地方官员们深知,选民要的是工作机会和经济发展,不是外交口号和政治斗争。   特朗普政府限制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加税、审查、设置技术壁垒一样没少,他强调“美国制造”,鼓吹“脱钩断链”,但现实却在另一头流转。   地方政府不傻,他们看得更清楚,联邦政府的强硬政策不但没让中国经济崩溃,反而让许多州自己先吃了苦头。   高关税直接推高了进口成本,连带着本地制造业和农业都遭了殃,消费者要为商品多掏腰包,中小企业的利润被压缩,出口市场一个个流失。   结果是特朗普在喊“国家安全”,地方政府却在喊“经济保命”。   地方政府之所以敢“顶风而上”,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民意基础,很多地方选民根本不关心大国博弈,他们只关心手里的饭碗。   而地方官员要想连任,就得给选民交出一份经济成绩单,中美合作,恰好是这份成绩单上最亮眼的一笔。   别以为这些官员就是“贪便宜”,他们的动作其实非常有远见,在中美关系反复波动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深知不能把希望全押在联邦政府的外交政策上。   这不是空话,而是美国地方政府过去几年吃过的苦总结出来的经验,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造成的出口下滑、农产品滞销、技术合作中断,让很多州的经济一度陷入困境。现在,他们不想再赌一次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在为未来可能的政策风向变化提前“锁单”,而且他们也清楚,哪怕中美在高科技领域存在竞争,但在农业、制造、能源、教育这些领域,合作仍然是主旋律。   只要地方能在这些领域建立稳定联系,就能在联邦政策摇摆时拥有更多自主空间。   很多人把中美关系理解成“总统对总统”,但事实上,真正维系这两个大国往来的,还有无数州、城市、企业和普通人之间的联系。   地方合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更现实、更有韧性,它不靠外交辞令,而靠订单和项目;它不在电视上喊口号,而在工厂里签合同。   过去十几年,中美之间的很多合作项目,都是从地方起步,再逐步上升到国家层面。比如教育交流,比如绿色能源合作,比如基础设施投资,这些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推动。   现在地方官员组团来华,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对冲联邦的政策不确定性,他们不是在“唱反调”,而是在想办法稳住自己的经济盘子。   从中国的角度看,这种地方对地方的合作,也是一种“分层互动”,在高层博弈之外打开另一扇合作之门。   更重要的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合作模式,可能比自上而下的外交更稳定,因为它少了政治算计,多了现实考量。一架飞机、一批大豆、一套芯片,远比一纸声明更能维系关系。   这场由加州、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带头的“访华潮”,不仅揭示了美国内部对华政策的分裂,更凸显了中美之间合作的现实基础。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没有因为政治博弈而减弱,反而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未来中美关系怎么走,不仅取决于白宫的政策走向,也取决于这些地方政府的实际行动,从这个角度看,地方的“钱袋子”可能比联邦的“嘴皮子”更有分量。   信息来源:外媒:美多州官员访华维持经贸关系——参考消息

0 阅读:210

猜你喜欢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