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33年,红25军军长吴焕先率部途经家乡,路上遇到一具女尸,他走近一看

千浅挽星星 2025-11-10 16:00:59

[微风]1933年,红25军军长吴焕先率部途经家乡,路上遇到一具女尸,他走近一看,脸色大变,因为这具女尸,竟是他妻子的尸体!   1931年,吴焕先和曹干先在简陋的祠堂里举行了婚礼,新婚才五天,承担着革命任务的吴焕就上了战场。   出发前,吴焕先在妻子的手腕上系了一条绣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红布带,这既是两人的定情信物,也体现了他们把革命理想放在首位的信念。   从那以后,这条红布带就成了连接夫妻感情和共同信仰的纽带,陪着曹干先度过了很多充满思念和艰难的日子。   1933年,吴焕先带领的红25军被国民党军队层层包围,陷入了无弹药、粮食的困境,战士们靠吃树皮坚持了42天。   消息传到后方,已经怀孕的曹干先内心十分着急,她安顿好婆婆后,挎着竹筐一个人出发,决定为红军乞讨粮食。   从黄安到麻城的路上,她挨家挨户地乞讨,把讨来的碎高粱、烂红薯和观音土混在一起,做成干硬的土饼子。   这些饼子里混着石子和草根,吃起来剌嘴难咽,但这是她能为红军筹集到的全部粮食,当曹干先背着三筐土饼子找到部队时,警卫员说什么也不愿意收下。   情急之下,她撩起衣服,露出因为长期饥饿而浮肿的双腿,诚恳地说:“同志,这是用命换来的粮食,你们一定要收下!”   当时在前线,吴焕先从战友口中得知妻子怀孕的消息,在战斗的间隙写了一封家书:“干先吾妻,听说你怀孕了,我非常欣慰。等革命成功了,我一定教孩子读书写字……”   他满心期待着战争结束后一家人团圆的场景,却不知这封信永远也送不到妻子手里了。   送完粮食的曹干先在返回的路上,因为体力消耗殆尽、低血糖发作倒在路边,再也没有醒来, 不久之后,吴焕先率领部队经过家乡,在路边发现了这具女尸。   他快步走上前,看清面容的那一刻,整个人都僵住了——那是他的妻子曹干先,而她隆起的腹部,表明未出生的孩子也没能保住。   这时,他才明白自己写的家书、期待的未来都随着妻儿的离世变成了泡影,这次悲痛的重逢彻底打破了他对家庭的所有期盼,却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曹干先的牺牲并不是个例,在鄂豫皖苏区,有372位和她一样怀孕的妇女为红军捐献粮食,其中129人因为营养不良去世。   红25军军史上“群众宁愿饿死,也要给我们提供粮食”的记载,正是这些普通群众用生命书写的忠诚。   吴焕先的家庭更是为革命付出了全部:他的母亲为了躲避敌人搜捕,藏在家里的墙缝里活活饿死。   1935年8月,28岁的吴焕先在甘肃战役中牺牲,临死前还断断续续地说:“替我……看看孩子……”   如今,在黄麻起义纪念园里,吴焕先和曹干先的雕像隔着一段距离相对而立,雕像中的曹干先抱着竹筐,腹部隆起,脸色虽然显得憔悴但眼神坚定。   这尊雕像就像一个无声的见证,把他们的牺牲和永别永远定格下来,他们的家庭虽然破碎了,却用生命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信源:黑龙江新闻网 鄂豫陕苏区创建人——吴焕先  

0 阅读:123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