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炸!炸!俄军首次动用13枚全球禁用导弹突袭乌克兰!”当地时间11月8日,乌

未央细说 2025-11-10 14:12:42

“炸!炸!炸!俄军首次动用13枚全球禁用导弹突袭乌克兰!”当地时间11月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俄罗斯武装部队在这一轮大轰炸,发射了超过450架自杀式无人机无人机和45枚导弹,袭击了乌克兰各地的目标、基础设施和能源设施。   俄军这回算是把压箱底的家伙什都亮出来了,450架自杀式无人机铺天盖地袭来,如同黑云压城,配合44枚各型导弹组成的组合拳,再加上13枚争议不断的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这波攻势的规模和烈度远超以往。   伊斯坎德尔-K之所以被称作"全球禁用",根源得追溯到1987年美苏签订的《中导条约》,该条约明确禁止双方研发、生产和部署射程在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而伊斯坎德尔-K的射程恰好卡在这个区间内,2019年美国以俄罗斯违反条约为由宣布退出,如今俄军将这款导弹投入战场,无疑是对国际军控体系的又一次冲击。   再看俄军这波打击的配置,简直是精准拿捏了乌克兰的软肋,10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是绝对的王牌,这款由米格-31战斗机搭载的武器,飞行速度可达10马赫,远超现有防空系统的拦截极限,专挑乌军指挥中心和军火库下手。   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则把矛头对准能源设施,发电站的冷却塔、输电网的变电站成了重点打击目标;而那450架"天竺葵-2"自杀式无人机更像是"开胃菜",成本仅几千美元却能造成大面积混乱,它们先消耗乌军防空系统的弹药,为后续导弹突袭扫清障碍。   俄军显然是算准了账,用这些廉价无人机先蜂拥而上,果不其然,轰炸过后乌克兰全境40多个城市陷入混乱,基辅市市长克利奇科透露,市内至少有6座变电站被摧毁,约50万居民陷入停电,地铁系统被迫停运,部分医院只能依靠备用发电机维持重症监护室的运转。   在哈尔科夫,一处大型热力站遭袭,导致全市集中供暖中断,市民们不得不排队抢购电暖器和蜡烛,超市货架上的应急物资被一扫而空,敖德萨的港口设施也受到波及,粮食出口通道再次面临受阻风险,这对本就严峻的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国际社会对俄军使用禁用导弹的举动反应强烈,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发表声明,称"俄罗斯的行为是对国际法的严重违反,将面临更严厉的制裁",德国宣布将加快向乌克兰交付IRIS-T防空系统,这款系统专门针对无人机和巡航导弹,此前在基辅的防御战中表现出色,美国则表示将追加2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其中包括更多的"海马斯"火箭炮和精确制导炮弹,但这些援助需要时间才能到位,对于当下的乌克兰来说,更像是远水难救近火。   乌克兰方面并没有选择屈服,泽连斯基在演讲中号召民众"保持团结,抵抗到底",并宣布全国进入能源紧急状态,成立专项工作组抢修受损设施,乌军也展开了反击,对克里米亚半岛的俄军军事目标发动了导弹袭击,同时在赫尔松地区对俄军阵地进行了炮火覆盖,但从整体局势来看,乌军在装备和兵力上仍处于劣势,尤其是防空力量的不足,让他们难以有效抵御俄军的持续轰炸。   这场冲突打到现在,早已不是简单的军事对抗,而是一场涉及能源、粮食、地缘政治的综合博弈。   俄军试图通过打击能源设施,在冬季来临前对乌克兰民众的心理防线造成冲击,进而迫使泽连斯基政府回到谈判桌前。   而乌克兰则在西方的支持下苦苦支撑,希望通过拖延战争消耗俄军实力,随着禁用导弹的出现,局势变得更加复杂难测,国际社会对冲突升级的担忧也日益加剧。   军事专家分析认为,俄军此次动用伊斯坎德尔-K导弹,既是为了突破乌军防线,也是在试探西方的反应底线,如果西方只是口头谴责而没有实质性的反制措施,俄军可能会在后续行动中使用更多非常规武器。   而对于乌克兰来说,如何在冬季到来前修复能源设施、提升防空能力,将是决定其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这场战争没有赢家,只会带来更多的伤亡和破坏,何时才能迎来和平的曙光,仍是一个未知数。   你觉得俄军的冬季攻势会改变战局吗?乌克兰又该如何应对这场能源危机?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135

评论列表

择木而栖

择木而栖

2
2025-11-11 13:43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时中导条约已失效,俄罗斯使用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没毛病。

老道

老道

2
2025-11-11 01:19

除了生化武器之外还真不知道有什么武器现在是国际上禁用的。

猜你喜欢

未央细说

未央细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