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加坡华人终于说了实话,他表示,在新加坡的华人,根本不在乎中国到底好不好,很

菲菲的信笺 2025-11-10 11:14:23

一位新加坡华人终于说了实话,他表示,在新加坡的华人,根本不在乎中国到底好不好,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新加坡有70%的华人人口到这里,华人一定是最受欢迎的,但是恰恰相反。   1964年7月21日的新加坡街头,原本庆祝穆罕默德诞辰的游行队伍突然失控,华人与马来人之间的冲突迅速蔓延,九天戒严期内造成22人死亡、461人受伤。   这场血腥的种族骚乱像一记警钟,让刚成立不久的新加坡政府彻底清醒,当时这个华人占75%的国家,绝不能走上“华人优先”的道路,多民族的矛盾让新加坡必须淡化民族叙事。   直到2020年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加坡华人比例降至74.3%,马来人占13.5%,印度人占9.0%,人口结构变化不大,但建国初期的教训早已刻进国家治理的DNA里。   这种治国思路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制度设计上的“去种族化”。就拿组屋政策来说,政府会严格控制每个社区的种族比例,华人比例绝不会超过84%,马来人也不会低于一定比例,目的就是避免出现单一种族聚居的“飞地”。   在军队这个最能塑造国家认同的地方,所有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和永久居民,不管是华人、马来人还是印度人,都必须服两年兵役,军营里战友们同吃同住同训练,没人会因为你是华人就特殊对待。   今年1月,新加坡刚提交国会的《种族和谐维护法案》更狠,内政部长有权对煽动种族仇恨的人发布限制令,禁止其传播特定内容,因为政府知道“冒犯性内容传播太快,对社会凝聚力的伤害可能无法挽回”。   这种近乎苛刻的种族平衡政策,确实让新加坡几十年没再发生大规模种族冲突,但也让华人逐渐明白,在这里“新加坡人”的身份永远排在“华人”前面。   经济现实更是让新加坡不可能靠“同宗同源”过日子。中国连续15年都是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2025年双边贸易额预计占新加坡总外贸的21%,航运业里16万个工作岗位几乎都和中国市场挂钩,马六甲海峡每年60%的货物都运往中国,说新加坡航运业靠中国“喂饭”一点不为过。   但转过头看,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照样允许美军驻扎,这种“左右逢源”是其生存的必需。新加坡人心里清楚,要是真讲“亲情”,放弃和美国、东盟的合作,单靠和中国的“血缘关系”,这个国家难以活下去。   所以那位新加坡华人说的是大实话,不是华人不在乎中国好不好,而是在新加坡的国家利益框架下,个人认同必须服从整体生存逻辑。   2025年国会辩论《种族和谐维护法案》时,有反对党议员质疑“过度强调种族平等是否压抑了华人文化”,执政党议员的回应很直接:“当你在组屋电梯里看到四种语言的告示牌,在新兵营里和马来族战友一起唱国歌时,就该明白新加坡人的身份比什么都重要。”   不得不承认,务实到近乎冷酷的“不搞特殊化”治国理念,让新加坡在东南亚站稳了脚跟。   毕竟对新加坡人来说,与其纠结“中国好不好”,不如关心下个月组屋租金涨不涨、孩子能不能进好学校,毕竟在他们眼中面包可比血缘更实在。

0 阅读:50
菲菲的信笺

菲菲的信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