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后悔都来不及啦。爱沙尼亚外长查赫克纳访问中国,现在最难过的估计是立陶宛总统瑙塞达,立陶宛多次喊话,要恢复外交,加强交流,但是我们没有惯着立陶宛,现在立陶宛总统瑙塞达看到自己的兄弟国家爱沙尼亚和我们加深了合作与交流,后悔都来不及啦。 2021年,立陶宛政府批准台湾当局在维尔纽斯开“代表处”,用“台湾”名字,这直接碰了中国大陆的底线。大陆外交部马上发声明反对,没几天就把外交关系降到“代办级”,大使馆人员全撤了。 立陶宛企业这下子遭殃了,对华出口本来每年2.55亿欧元,2023年直线掉到0.3亿欧元,少了九成。激光设备是立陶宛强项,像Arginta公司对华出口砍掉90%,只能转战欧盟内部市场,利润薄得不行。 木材贸易损失更大,每年丢掉6亿美元,生产线停工不断,工人失业一批接一批,克莱佩达港集装箱吞吐量跌近七成。 瑙塞达在2022年初就公开说允许台湾设“代表处”是外交失误,但实际改动拖着没动。中国大陆早就说清楚,想恢复关系先改“代表处”名字,这是底线。 立陶宛政坛内部闹腾,一会说要全面恢复外交,一会又把中国列为“安全威胁”。2024年底,立陶宛把三名中国外交人员赶走,说违反《维也纳公约》和本地法律,没给细节。 2025年5月,最后一个中国外交官从国外回来,在维尔纽斯机场被拒入境,僵持9小时后飞走。从那以后,立陶宛没有一个剩下的中国外交官,双边沟通彻底断。 立陶宛总理办公室还递建议书,想重建关系,但中国没搭理。 2025年8月,中国商务部制裁两家立陶宛银行,禁中资企业和它们合作。企业资金链本来就紧,这下融资更难,闹得沸沸扬扬。 欧盟叫中国撤销制裁,说不合理,但中国说这是回击欧盟对中资银行的罚款。爱沙尼亚同是波罗的海国家,脑子就比立陶宛清醒得多。 2023年,台湾当局想在塔林开“代表处”,爱沙尼亚一口拒绝用“台湾”名,得用“台北”,不留模糊空间。虽然爱沙尼亚也退出了中东欧与中国合作机制,但马上说会继续和中国保持建设性务实关系。 2025年11月4到6日,察赫克纳访华,这是十年头一回。他明确说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感谢中国延长免签,还提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访华期间,双方聊了贸易、稀土出口限制推迟的事,也谈中国对俄罗斯施压结束乌克兰战事。爱沙尼亚邮政公司借和中国市场联系,跟法国邮政合资搞跨境电商,扩展到中亚和高加索地区。 2024年,双边贸易额11.5亿美元;2025年前几个月,爱沙尼亚对华出口242百万欧元,进口730百万欧元,贸易平衡负488百万欧元,但整体稳定。 立陶宛对比就明显了,对华出口2024年为224百万美元,2025年1月仅为20.9百万美元,进口从中国跳升36%到22亿欧元,但出口惨淡。 立陶宛商会多次呼吁外交降温,企业得吃饭,不能跟着政客错决策饿肚子。欧盟其他成员不愿陪立陶宛玩,在世贸组织起诉中国时,26国反对,大家都和中国做生意,不想丢大市场。 美国给的6亿美元信贷看着多,其实带利息,还限买美国设备,补不上对华贸易缺口。爱沙尼亚守规矩,换来稳定合作预期,数字经济、绿色能源领域合作在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