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

颜冬白云 2025-11-09 13:05:57

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20、更不是歼35,总是用歼11伴飞或拦截他们!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飞行员盯着仪表盘犯迷糊:自家侦察机一靠近中国近海,升空伴飞的永远是歼 11,歼 20、歼 35 这些更先进的战机反倒见不着踪影。这事儿看着奇怪,其实藏着中国空军的精明算计,每一步都踩在点子上。   先说说最实际的任务适配,美军来的大多是 P-8 巡逻机、RC-135 侦察机这类 “空中慢车”,最高速度也就 0.75 马赫,跟歼 11 的 1.8 马赫比起来差远了。就像美军自己吐槽的,歼 11 在他们侦察机旁绕圈,活像法拉利在笨重校车前灵活穿梭。对付这种不具备空战能力的目标,根本犯不着动用歼 20 的隐身优势,歼 11 的机动性和速度绰绰有余,贴上去就能形成有效威慑。   成本账更是算得门儿清。歼 20 金贵得很,隐身涂层每平米成本极高,每次飞行的维护费用比歼 11 贵三成以上,还得靠恒温机库伺候。反观歼 11,国产化多年后技术成熟,维护起来简单省心,就算高频次出动也不心疼。美军 2023 年解密的 180 起拦截事件里,歼 11 参与率超 60%,这么高的频次换歼 20 上,光维护费就得烧一大笔,纯属没必要。   更关键的是战略层面的藏锋之道。歼 20 的隐身参数、雷达反射截面这些都是核心机密,美军的侦察机就等着捕捉这类电磁信号。要是天天派歼 20 去伴飞,等于主动把底牌亮给对方看,后续实战中就会吃大亏。而歼 11 的性能数据早就是公开信息,就算被近距离观察也没什么可泄露的,刚好用来做 “明面上的威慑”。   歼 11 本身的硬实力也撑得起场面。升级后的歼 11B 装了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能到 150 公里以上,抗干扰能力比老型号提升 30%,南海的复杂气象里照样游刃有余。2023 年美军 B-52 轰炸机来南海时,歼 11 直接逼近到 3 米距离,夜间环境下都能稳定伴飞,精准操作逼得对方不得不调整航向。   还有部署优势没法忽略。中国在南海周边的军事基地密度高,歼 11 起飞响应快,美军机刚进入敏感空域,这边就能升空拦截。不像美军战机得从关岛或日本远道而来,等赶到时歼 11 早已经就位。这种快速反应能力,让歼 11 成了近海防御的 “急先锋”。   那些说 “中国没先进战机可用” 的论调纯属瞎扯。2025 年上半年,歼 16 就曾锁定过美军 F/A-18,歼 20 也在特定演习中亮相过。只是中国空军讲究梯次用兵:歼 11 负责日常巡逻拦截,歼 16 主打多用途作战,歼 20 则留着应对高威胁场景。美军要是敢派 F-35 过来,歼 20 自然会现身,可他们显然没这个底气。   美军真正该琢磨的不是中国用什么战机拦截,而是自己为啥老往别人家门口凑。从 2001 年南海撞机到现在,美军的抵近侦察就没停过,这才是引发海空摩擦的根源。歼 11 的每一次伴飞,都是对这种挑衅的理性回应 —— 既守住了主权,又没激化冲突,还省了成本藏了实力,这算盘打得可比美军精明多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颜冬白云

颜冬白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