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称,中国载人登月计划原本是在2030年前完成。但在第75届国际宇

巴斯历史集世界 2025-11-09 12:05:04

美国媒体称,中国载人登月计划原本是在 2030 年前完成。但在第 75 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国际宇航联合会(IAF)曾公布中国将在 2028 年进行载人登月,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外界倒是先激动起来了,毕竟两年的时间差听着挺诱人,不少人都觉得这是中国航天要 “加速冲刺” 的信号。但翻遍中国官方的最新说法,就会发现人家压根没被这股热闹劲儿带偏,从头到尾就认准 “2030 年前实现登月” 这个目标,稳得没一点波澜。 这份沉得住气不是嘴硬,登月要用到的那些 “大家伙”,早把进度条拉得明明白白,每一步都踩在实处。长征十号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着陆器这三大核心装备,现在都顺顺利利闯过了初样阶段的关键关卡,不是停留在图纸上的概念,而是真刀真枪造出来、试过水的硬家伙。 就说送航天员奔月的 “专车” 长征十号,今年八月刚在文昌完成了一次大场面的系留点火试验,七台发动机一起启动,近千吨的推力稳稳输出,额定工况和高工况都试了个遍,完整的数据一手抓牢。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测试,是国内目前最大推力规模的全系统试车,等于直接验证了火箭一级的动力核心靠谱不靠谱。 而且文昌发射场专门为它建的活动发射平台、导流槽这些配套设施也在跟着推进,硬件准备一点没含糊。后续还要搞低空飞行试验,一点点把可能的风险都排查干净,绝不带着隐患往前冲。 梦舟载人飞船也没闲着,这船是个 “多面手”,既能扛着航天员去月球,回头还能兼顾空间站的运输任务,载人能力比之前的神舟飞船提了不少,登月时能拉 3 人,近地任务能装 7 人。 今年已经做完了零高度逃逸试验,就是模拟发射万一出问题,能带着航天员瞬间脱离险境,这道 “保命符” 算是稳稳贴上了。 明年的任务清单里都已经给 “梦舟一号” 留了位置,跟神舟系列飞船排在一起待命,显然是已经进入了实战准备阶段。 最关键的揽月着陆器更有意思,这玩意儿要带着航天员在月球上着陆又起飞,难度比无人探测高了不止一个档次。之前嫦娥系列探测器落月是 “先关机再缓冲”,但载人可不能这么来,冲击力太大。 揽月直接改了设计,让四条着陆腿先触地,只要有两条腿碰到月面,发动机就立刻关机,每条腿里都装了缓冲液压装置,确保航天员落地时稳稳当当。 今年在地面模拟月面环境的试验里,这整套着陆起飞的动作已经练熟了,连发动机冗余备份都考虑到了 —— 四台发动机只要不是同时出问题,哪怕坏了一台,剩下的也能立刻补位,把安全系数拉满。 这着陆器还是个 “移动基地”,登月舱和推进舱配齐,能当航天员的生活中心,还能装月球车和科学设备,到了月面啥都能应对。 除了这三大件,望宇登月服、载人月球车这些配套装备也都过了初样阶段,连要带上去的科学载荷方案都敲定了。更关键的是,载人登月不是单打独斗,还跟探月工程的 “勘” 阶段紧紧绑在一起。 嫦娥七号明年要去月球南极勘查水冰和环境,嫦娥八号 2028 年前后要做更细致的地质探测,甚至还会搞个小型生态系统实验。 这些探测结果直接决定载人登月的着陆点,等于先派 “侦察兵” 把路摸清,后续航天员登月才能少走弯路,这种步步为营的思路,压根急不来。 现在外界猜 2028 年能登月,可能是看这些装备进展顺利,就按最快速度算了笔账。但中国航天从来不是 “赶工期” 的性子,载人登月这事儿,差一厘米、晚一天都比冒风险强。 就说着陆器,虽然嫦娥系列已经验证了无人落月和起飞技术,但载人要加生命保障系统,重量和复杂度都翻了倍,这些技术得一点点攻坚,绝不能跳步。 而且后续还有一堆飞行试验要做,每个环节都得反复验证,进度紧归紧,但质量关绝不能松。 连商业航天力量也被拉了进来,空间站货物运输、月球车这些活儿都交给靠谱的企业来干,合同都签了,等于多了股力量一起推进。 但就算有帮手,核心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节奏还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不会为了抢时间放宽要求。 所以 IAF 说的 2028 年更像个乐观估计,而中国官方咬死 2030 年前,不是没能力提前,是不想为了凑日期牺牲安全。 毕竟载人航天,把人平平安安送上去、顺顺利利带回来,才是最根本的目标。现在火箭动力过关了,飞船逃生能成了,着陆器能稳落稳飞了,探月 “侦察兵” 也在路上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外界愿意猜就猜,中国航天就按自己的节奏来。等到 2030 年前,航天员真站在月球上那一刻,自然会证明,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才是最靠谱的 “加速”。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首次登月,NASA局长又泼脏水:我们要抢先,以防中国“抢水”》

0 阅读:40
巴斯历史集世界

巴斯历史集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