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新当选的市长马姆达尼和副总统万斯一样,在演讲上极具感染力,他在胜选演讲中是金句不断,并说出了这么一段豪言壮语:“纽约仍将是一座移民城市,一座由移民建造、由移民驱动的城市,而且从今晚起,将由一位移民领导。” 马姆达尼还称“纽约将不再是一个你可以贩卖伊斯兰恐惧症并赢得选举的城市。”并表示“我们推翻了一个政治王朝。” 这话明显是有所指的。马姆达尼是印度裔穆斯林,就因为这个身份,他一直是保守派攻击的对象,连特朗普都好几次放话,说不希望他当选,甚至威胁说要是他赢了,就要把他抓起来赶走。可这种威胁没拦住马姆达尼,反倒让更多反对歧视、支持多元的选民都站到了他这边。 说这话,既是说自己的亲身遭遇,更是要守住纽约那种包容多元的老传统。 演讲里最让支持者激动的,是马姆达尼喊出的那句“我们把一个政治王朝给掀翻了”。 懂纽约政坛的人都知道,这话就是说他的主要对手安德鲁·科莫。科莫以前当过纽约州州长,背后有前总统克林顿这些建制派大佬撑腰,竞选的时候筹到了3500万美元,创下了纽约市长选举的筹款纪录,就连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都砸了2500万美元现金,明摆着富豪圈子都站他那边。 跟科莫这种“不差钱”的比起来,马姆达尼的竞选之路看着就寒酸多了。他总共就筹到910万美元,其中700万还是纽约市的竞选配款——这种小额捐款每捐1美元就能拿到8美元公共资助的规则,正好说明他的根基就在普通老百姓里。 没有大佬给他站台,马姆达尼就靠3万名志愿者,敲开了160万个家庭的门,用最实在的上门讲政策的方式,把“免费巴士”“涨最低工资”“700亿美元建保障房”这些实打实的承诺说到选民耳朵里。 谁都没料到,这个选前民调里比科莫落后10到20个百分点的“小角色”,能在民主党初选中杀出重围。科莫输了不服气,后来又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接着参选,想靠自己的政治势力翻盘,可最后还是没拦住马姆达尼的势头。 马姆达尼这一赢,把科莫这类建制派长期攥着的纽约政坛控制权给打破了,也难怪他敢硬气地说自己掀翻了“政治王朝”。 马姆达尼和副总统万斯的演讲都很能打动人,但俩人风格完全不一样。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演讲就爱针锋相对,对着欧盟领导人一顿狠批,还放着德国总理朔尔茨不见,偷偷去接触极右翼政党的头头,把在场的人都看愣了。 马姆达尼的演讲却满是包容和劲儿头,不跟人急赤白脸地吵,就靠自己的移民经历拉近距离,用草根逆袭的故事打动人,再加上实打实的政策想法,把无数纽约市民都打动了。 这个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的年轻市长,从一开始就带着要改改规矩的劲儿。纽约可是美国资本主义的招牌,华尔街那些大老板们压根没想过,这座城市会来一个主张给富豪加税、要搞大规模保障房的左翼领导人。 马姆达尼没像传统左翼那样光喊“免费”“发钱”的口号,而是拿出了更能落地的办法,说要靠加大基建投入、卖地凑钱、简化审批流程这些路子兑现承诺,甚至有人说他是“学了中国发展思路”的“供给侧民主党人”。 马姆达尼能赢,绝不是撞大运。2025年的纽约人,对建制派的不满早就堆到顶了。就像1993年纽约人因为犯罪率太高不投民主党了一样,2025年的他们用选票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对着干,也跟那些建制派长期不管底层人想法的做法叫板。 34岁的马姆达尼正好摸准了这种心思,他演讲里的那些好句子,每一句都说到了选民最想改变现状的心里去。 当然,赢了选举只是第一步。马姆达尼要面对的,不光有华尔街大老板们暗地里的施压,还有建制派一层又一层的拦着,更有纽约作为“资本主义心脏”的老规矩改不动的劲儿。 那些竞选时答应的政策,一旦碰了资本的核心利益,市场动荡、资金撤走、媒体抹黑这些招儿可能就跟着来了。他那句“由移民领头”的硬话,还得靠实打实的政绩撑起来才行。 但不管怎么说,马姆达尼的胜出已经在美国政坛上撕开了个口子。这事儿说明民主党内部的路线之争已经到了最激烈的时候,那些激进左翼不再甘心被拉拢过去,而是要自己抢着说话算数的权利。 对纽约来说,这场“社会主义的想法落到资本主义地盘上”的尝试,可能没法彻底动摇根本,但肯定能逼着建制派好好听听底层人的想法。 马姆达尼在演讲最后,又提了一遍自己的移民经历。他说自己7岁第一次到纽约的时候,妈妈指着自由女神像跟他说,这儿是“所有追梦者的家”。 现在,这个当年的追梦孩子成了这座城市的当家人,他的故事和他演讲里的那些话,都在悄悄改着纽约的历史,也在影响着美国政治以后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