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急了,多次想让中国申办奥运会,可中国完全不搭理,主要原因还是西方国家太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1-08 08:27:02

国际奥委会急了,多次想让中国申办奥运会,可中国完全不搭理,主要原因还是西方国家太双标,而且国际奥委会太吸血,中国在2008年就深受其害…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握着中国官员的手,第三次提及 “中国申办奥运” 时,对方笑着递上了世锦赛办赛方案。   “单项赛事我们欢迎,综合性奥运暂不考虑。” 一句话,道破中国对奥运的清醒态度。   不是不给面子,是 2008 年花 400 亿美元后,那些年复一年的维护费,早让我们算清了账。   2010 年北京鸟巢的维护清单上,光是屋顶膜结构检修,一次就花了 2300 万。   这还不算日常水电、安保费用,每年近亿元的支出,相当于建两所乡镇中学。   有市民算过账:要是把这些钱投到社区健身中心,能让每个街道都有塑胶跑道。   而当初为奥运建的部分临时场馆,赛后闲置多年,最后改成商场才勉强回本。   2008 年的风光人人看见,可风光背后的 “账单”,只有自己最清楚。   2021 年东京奥运的新闻发布会上,日本官员低头念着 158.4 亿美元的总花费。   这个数字,是最初预算的两倍多,其中 30 亿美元花在了疫情防控上。   有日本民众在街头举牌:“我的养老金,成了奥运场馆的维护费。”   更讽刺的是,国际奥委会从转播权赚走 31 亿美元,却没分担一分钱疫情损失。   日本媒体直言:“我们办了届给别人赚钱、给自己添堵的奥运。”   1976 年蒙特利尔市民的工资条上,多了一项 “奥运特别税”,这一扣就是 30 年。   当初申办时承诺 “1.2 亿加元办奥运”,最后花超 16 亿,平均每个市民背了 2000 加元债务。   当地老人回忆:“那时候买面包都要多付钱,就因为政府要还奥运债。”   直到 2006 年,那座被称为 “大 O” 的体育场,才彻底还清建设欠款。   这个 “奥运债务标本”,成了后来者不敢碰奥运的重要原因。   2024 年巴黎奥运资格赛上,美国游泳选手因类固醇检测阳性被暂时禁赛。   可没过多久,美国反兴奋剂机构就以 “误食受污染肉类” 为由,取消了禁赛决定。   同一时期,中国游泳队队员平均接受 21 次检测,是美国队的 3 倍,却仍被质疑 “有问题”。   国际奥委会对此只含糊回应 “尊重各国处理结果”,双标态度显而易见。   中国网友看得明白:“办奥运还要受这气,图什么?” 如今中国的体育版图上,乡镇健身中心比奥运场馆更受欢迎。   贵州的乡村学校里,孩子们在新修的塑胶跑道上跑步,成本只够奥运场馆一天的维护费。   抖音上,“村 BA” 篮球赛的直播观看量超 10 亿,比奥运某些项目的关注度还高。   我们不需要靠奥运证明实力 —— 高铁跑遍全国,5G 覆盖城乡,这些民生成就更有说服力。   国际奥委会看中的 “中国实力”,我们更愿意用在老百姓的好日子上。   巴赫访华时,中国官员带他参观了杭州亚运会后的场馆改造。   当初为亚运会建的场馆,现在成了市民健身中心,羽毛球馆预约要排到两周后。   “这才是体育该有的样子。” 巴赫忍不住称赞,却没提申办奥运的事。   中国早已不是那个需要靠奥运刷存在感的国家,我们清楚钱该花在哪。   未来,或许会办更多世锦赛、世界杯,但综合性奥运?除非国际奥委会先改改吸血的毛病。   现在,国际奥委会仍在找下一个 “冤大头”,可越来越多国家选择拒绝。   德国慕尼黑、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要么放弃申办,要么被政府强行推进。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体育要服务民生,而不是给国际奥委会当提款机。   那些年办奥运的教训,我们记在心里;老百姓的需求,我们放在首位。   这不是摆谱,是清醒 —— 毕竟,让日子越过越好,比办一届风光的奥运更重要。   信源:网易新闻——从抢破头到没人理,奥运申办凉透,中国三城拒申2036年奥运

0 阅读:84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