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再度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依旧是世

水绿玩转世界 2025-11-07 11:35:20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再度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依旧是世界的希望,依旧是世界上光辉的典范!”他还强调:“自从我到达美国并在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都是美国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要弄明白张忠谋为啥会说这话,得先聊聊这家伙的过往,他老家是浙江的,家里条件一直不错,小时候跟着家人四处奔波,后来才有机会去美国读书。   那时候去美国的中国人不多,他在名校里是少数的亚洲面孔,只能硬着头皮融入当地的环境,语言和生活习惯很快就跟美国人没两样了。   张忠谋毕业后就在美国的公司上班,从基层一路做到高层,手里管着大半个公司的业务,那段日子让他彻底摸清了美国的做事方式,也认可了那边的环境。   后来虽然到台湾创办了台积电,把公司做成了全球芯片行业的龙头,但早年在美国的经历早就刻进了骨子里,对他来说,美国既是奋斗过的地方,也是让他实现价值的地方,有这样的表态也不算意外。   不过话说回来,这番话可不光是个人想法那么简单,背后还藏着台积电的生意经,这些年台积电一直在美国砸钱建厂,本来想着响应美国的政策,能拿到不少补贴,还能稳住苹果、高通这些大客户。   可实际操作起来,麻烦事儿一件接一件,在美国建厂花的钱比老家多不少,本地的材料供应商送货总是拖拖拉拉,建筑成本一开始就超了预算。   工人方面更是头疼,本地没那么多懂半导体技术的熟练工,只能从台湾调人过去帮忙,结果两边干活的节奏合不来,台湾来的工程师习惯了连轴转,本地工人却讲究按时休息,再加上工会时不时提要求,薪资和安全规范谈来谈去,耽误了不少时间。   原本计划好的投产日期一推再推,一座工厂建了好几年还没完全步入正轨,后续还要再建两座厂,投入的钱越来越多,回报却没个准数。   张忠谋其实早年间也说过,在美国建厂不靠谱,成本高还麻烦多,现在却反过来夸美国,这里面的门道不难猜,美国推出的芯片法案给了不少补贴,台积电已经拿到了不少现金支持,还有低息贷款,可这些钱不是白拿的,得答应不少条件,比如好几年内不能在大陆搞先进的芯片生产。   说白了,这番表态多少有点投桃报李的意思,毕竟拿了人家的好处,总得说点顺耳的话,也好让后续的补贴和政策支持能顺利落地,而且台积电的大客户大多在美国,靠着美国市场赚了不少钱,公开站队美国,也是为了稳住这些客户,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可话虽如此,现实的难题摆在那儿,不是靠几句表态就能解决的,张忠谋说美国是光辉典范,可台积电在美国建厂遇到的难题,恰恰暴露了不少问题。   本地缺技术工人,得花大价钱培训,培训完了还不一定留得住,各种法规和审查手续繁杂,建厂进度被拖慢,就连物流和原材料成本都比其他地方高得多,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麻烦。   更有意思的是,张忠谋一边夸美国,一边之前也没少吐槽美国建厂的种种不便,这种前后说法的反差,也让不少人觉得有点矛盾。   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以前的样子了,张忠谋觉得美国是希望,可这些年美国在半导体行业搞的各种限制和封锁,其实是在破坏全球的产业链。   而被他曾经看轻的大陆半导体产业,这些年一直在默默发力,没有先进的设备,就靠自己琢磨钻研,硬是在不少领域实现了突破,从芯片设计到制造,一步步追赶上来。   以前不少人觉得大陆离了台积电就不行,可现在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能造出自己的芯片,虽然还有差距,但进步的速度有目共睹。   台积电的选择可以理解,毕竟企业要赚钱,要考虑生存和发展,但把宝全押在一边,甚至公开否定其他地区的发展潜力,未必是明智之举。   全球产业互相配合才能发展得更好,强行割裂或者选边站队,最后可能得不偿失,张忠谋的个人经历让他对美国有很深的感情,但企业的发展不能只靠情怀,更得尊重市场规律和现实情况。   一个国家是不是真的厉害,不是靠别人吹出来的,也不是靠几句表态就能证明的,企业的发展也一样,不能只靠依附某个国家的政策,更得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大家觉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该优先考虑自身利益,还是该兼顾更多的责任和情感?

0 阅读:47
水绿玩转世界

水绿玩转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