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直言不讳地说,韩国人非常的愚蠢,他们竟然放弃了汉字,不再使用汉字。汉字是连接日本韩国和中国的一种方式。可是他们却放弃了。 最近网上流传一个说法,说巴菲特批评韩国人放弃汉字是愚昧行为,因为汉字本来是中日韩三国的文化桥梁,结果韩国自己切断了它。 这个消息在中文网络上传播挺广,好些平台像网易、抖音都发了相关文章,日期在2025年8月左右。文章写得有鼻子有眼,说巴菲特直言韩国人太蠢,放弃了连接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汉字。 不过,韩国确实逐步减少汉字使用。韩国古代用汉字记录语言,叫汉字或汉文,因为韩语是表音的,汉字帮他们表达意思。 15世纪,世宗大王发明谚文,也就是现在的韩文,目的是让老百姓更容易识字。谚文像拼音,简单好学,但早期还是和汉字混用,叫汉谚混书。 殖民时期,日本强推日语,韩国独立后想摆脱外来影响,就开始推广纯韩文。1948年,韩国政府通过韩文专用法,规定官方文件用韩文。 之后,李承晚时代取消小学汉字教育,朴正熙时期更彻底,1970年全面推行韩文,报纸、学校全换成纯韩文,甚至把首都从汉城改成首尔。 这么做主要是民族主义的因素。韩国人觉得汉字代表中国文化,日本殖民时也用汉字渗透,所以独立后要树立本土身份。谚文是韩国独创,推广它等于强调独立性。 但这带来问题,同音词太多,像“防水”和“放水”发音一样,容易混淆。实际生活中,韩国人有时还得加汉字括号解释,尤其法律、医学文件。 文化上,古籍多是汉文,现在年轻人看不懂,造成历史断层。 巴菲特对亚洲的投资思路,跟这个有点间接联系。他看好东亚经济一体化,说文化共通能帮生意。比方,他投资日本五大商社,2023年访日时说日本公司靠谱,管理好。 关于中国,他多次说美国投资者忽略了中国机会,2018年股东会上讲,中国市场大,但美国人不懂就错过。2023年,他卖掉台积电股份,因为地缘风险,台湾离中国太近,担心冲突。 但他对韩国,没负面评论,反而通过三星间接投资。 韩国放弃汉字的后果,现在有反思。2016年,韩国宪法法院辩论汉字教育,前总理联名建议小学恢复汉字课。因为中国崛起,韩国兴起汉语热,年轻人学汉字找工作方便。 经济上,中韩贸易大,文化懂点汉字帮谈判。巴菲特观点是,地区稳定利于投资,如果文化纽带弱,合作可能受阻。 这个传闻像个网络神话,吸引点击,但没实锤。韩国放弃汉字,是内部的选择,有利有弊。投资大师看重实际回报,不是文化争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