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宣布了 2025年11月5日,中国正式宣布:未来一年内继续暂停对美国商品24%的加征关税,同时保留10%的加征关税税率。 从2018年起美国就先挑头折腾贸易摩擦,一会给咱们中国商品加税,一会又把咱们企业列进啥实体清单,就没停过。到2025年4月更过分,美方把对华关税提得老高,咱们中方也没含糊,跟着反制,两边有时候关税都加到百位数了,最后啥结果? 结果是没有赢家,只有两败俱伤的煎熬。美国农民最先尝到苦果,曾经源源不断运往中国的大豆、牛肉堆在仓库里无人问津,中国早已把采购订单转向了南美、欧洲的农场,那些靠出口吃饭的美国农户,只能对着空荡荡的码头叹气。美国消费者也没躲过去,货架上中国制造的家电、日用品价格涨了又涨,原本几十美元能买到的厨具,硬生生涨到了翻倍价格,钱包被关税一点点掏空。咱们中国的出口企业同样承压,部分对美订单流失,生产线不得不调整适配其他市场,中小企业在关税波动中小心翼翼求生。 美方总想着用关税大棒逼中国让步,却忘了经济全球化早把两国绑成了利益共同体。从1979年不足25亿美元的贸易额,到2024年近6883亿美元的规模,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从来都是互利共赢,不是零和博弈。那些喊着“脱钩断链”的人,就像要把缠在一起的藤蔓强行扯开,最后只会两边都伤痕累累。美国之前甚至威胁要加征100%关税,可这种极限施压根本没用,只会让更多企业选择撤离,毕竟没人愿意做亏本买卖。 中国这次的关税调整,可不是软弱妥协,而是实打实的理性与格局。暂停24%的加税,是给中美经贸往来留足缓冲空间,也是给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保留10%的税率,则是守住底线——我们愿意谈,但绝不接受不平等对待,更不会纵容美方的单边主义行径。这种“软中有硬”的操作,既照顾到了两国企业的实际利益,也彰显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担当。要知道,全球经济复苏本就乏力,贸易战只会让大家的日子更难,中国此举正是在为世界经济“降温”。 反观美方,一边挥舞关税大棒,一边又在海事、物流等领域搞针对性限制,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只会透支自己的信誉。历史早就证明了,1930年代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把全球拖入经济大萧条,现在重走老路,只会让更多国家遭殃。那些幻想从中美摩擦中“渔翁得利”的第三方,最后也会发现,全球供应链环环相扣,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中国的选择,从来都是算大账、看长远。我们不想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暂停部分关税是释放诚意,保留反制空间是捍卫权益。这种张弛有度的智慧,远比一味强硬的对抗更有力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