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站沿线有个站叫国分寺站。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有一座寺庙,叫“国分寺”。但是严格

君堡啊 2025-11-06 00:01:33

中央站沿线有个站叫国分寺站。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有一座寺庙,叫“国分寺”。但是严格来说,这里的国分寺只能称为“武藏国国分寺”,因为国分寺其实是日本佛教乃至律令制时代下的一个特殊的系统。

公元741年,圣武天皇发布《国分寺建立诏书》,要求日本的每一个令制国都要建设一个“国分寺”以及配套的“国分尼寺”,职责是为国家祈福。所有国分寺的总本山,就是很有名的奈良东大寺。也就是说国分寺这个系统,它并不是单纯的宗教系统,而是日本的举步维艰的律令制(当时已经受到了藤原氏的挑战)在精神信仰领域和地方上的延伸,可以视作是对于信仰官方化的一种尝试。

按照日本以河上肇为代表的“劳农派”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的看法,日本不存在一个像希腊罗马一样的鲜明的奴隶社会,是缓慢地从公社向封建制国家过渡的。封建制彻底成型是镰仓幕府为代表的武家时代以后,而处于奈良时代的圣武天皇时代,则是处于封建制度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传统的神道教(准确来说只是一种世界观),从半岛和中国传入的佛教也使得天皇需要去用宗教为自身的合法性背书,以及通过掌握宗教来控制被通知者。

当然现在以唐代风格修建的国分寺早就已经不存在了,甚至我查了很多资料,也查不到其最终毁于何时。考虑到关东地区从平将门之乱开始,到享德之乱天正大乱,历来就不乏战乱,所以国分寺毁于何时好像都不意外。而这些战乱中走出的新兴武士阶级反而成为了日本封建制度的完成者,以及公卿政治的掘墓人。某种程度上关东和关西之间的关系,很像印度的两河平原之间的关系。同样是在扩张之中,向东方拓殖的武士阶层最终压倒了掌握文化和神权的公卿天皇,一如向恒河中下游扩张的刹帝利阶层,也取代了文化和神权象征的婆罗门阶层成为印度的实权统治者。

0 阅读:0
君堡啊

君堡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