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不再让中国转让高铁技术,起初越南觉得各国都会抢着来修他们的高铁,所以想来一个

叁号知识局 2025-11-05 17:33:33

越南不再让中国转让高铁技术,起初越南觉得各国都会抢着来修他们的高铁,所以想来一个 “一桃杀三士”,让几个国家斗来斗去,然后越南坐收渔翁之利。但是越南跑遍了全球,发现根本没人搭理他,就很是尴尬。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越南的高铁梦,起初像一部宏大的史诗,声势浩大,满是“振兴国运”的气魄,1600多公里的南北干线,从河内直抵胡志明市,速度350公里每小时,造价670亿美元,横穿20多个省市。   光听这个计划,就足够让全国热血沸腾,那时候周边国家的高铁已经一条条通车,中老铁路开跑、雅万高铁通车,泰国也在加紧建设,越南当然不甘落后,官员们拍着桌子说:我们也要有!可惜,理想很丰满,预算太骨感。   他们一开始盯上的是日本,日本高铁有名,技术稳定,宣传海报贴得满街都是,但2010年那次报价,越南一看558亿美元,占了全国GDP的六成,顿时哑了火,官员们互相看看,心想这不是合作,这是“被买走”,项目只好搁浅。   后来中国高铁声势大起,连老挝和印尼都签了合作,越南又眼红,于是他们试图玩一出“左右逢源”,一边跟日本谈融资,一边暗暗联系中国,希望能让两边竞价,算盘打得精,但世界哪有那么多好事?   日本那边的胡志明地铁一号线拖了十几年还没完工,中国援建的河内轻轨却早就开跑,越南人心里明白谁效率高,可政治的算盘不好打,他们怕被说“依赖中国”,又拉上韩国试水。   韩国虽有高铁,却从未出口过,再加上越南地势复杂、高温多雨,韩国人想了想,摇摇头,这锅他们不背,欧洲顾问看了计划书,嫌征地难、地质烂,表示“有兴趣研究”,然后没了下文。   谈判桌上的越南代表团,文件越堆越高,方案越改越厚,最终连自己都被绕晕,有人提议先做一小段示范线,有人坚持“全线开工才显气势”。   这边官员争得面红耳赤,那边的财政部算着账直冒冷汗,670亿美元的预算,对越南来说就是天文数字,日本要长线服务,中国要技术控制,欧美要前置条件,本国企业还要政府兜底利息,结果谁也没拿下,越南高铁成了“世界上最忙的空谈项目”。   但越南人骨子里的韧劲还在,他们慢慢意识到,想要高铁,不光是钱的问题,更是能力的问题,造得起是一回事,养得起是另一回事,与其把希望都押在一条梦幻铁轨上,不如先把能动的修好。   于是方向转了,他们开始翻修老线路,先让火车能准点、能跑快点,河内到海防的线路升级后,车程少了半小时,准点率上九成,胡志明市周边的公路拓宽,物流车跑得快了,小商贩的成本也降了,虽然不如高铁光鲜,但这些看得见的改善,让民众真切感受到变化。   工地上开始热闹起来,测量队踩着泥滩勘探,鞋子拔不出来,笑着说这才是真工作,理工学院开了短训班,学生们跟着工程师学焊轨、测线,手上全是油污,铁路旁的居民习惯了听施工声,茶摊老板能一口说出“联锁”“道床”这些词,新闻里不再喊高铁口号,而是报道哪条铁路又准点了几分钟,那种兴奋不再是喧嚣的梦想,而是脚踏实地的自信。   2024年底越南国会终于通过南北高铁计划的新版本,但方向比起当初现实得多,线路分段建设,先通短段、后连全线;借鉴韩国模式,核心技术请合作方帮扶,但不盲目照搬;引入民间资金,但拒绝高息贷款,政府甚至推出0%利息、30年期的贷款优惠,吸引本地企业参与,像VinSpeed这样的新兴公司提交了610亿美元方案,重点放在产业链建设和人才培养上。   官员们也学会低调了,会议不再夸下海口,而是一步步公示评估结果,10月那次技术峰会,300名专家聚在胡志明市,不再讨论梦想,而是算钢轨间距、风速安全、维护预算,有人感叹:过去我们想“买”高铁,现在要“懂”高铁。   越南的这次转变,说不上轰轰烈烈,却是一种成熟,周边国家的列车早已风驰电掣,而他们的步伐看似慢,却稳。高铁梦没碎,只是从天上落回了地面,等到哪天他们真正打下第一根桩,修出第一段轨,或许不会再大张旗鼓庆祝,因为他们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起点。   夜晚的施工点灯火通明,年轻工人擦着汗,把一节节钢轨焊成笔直的线,火花飞溅时,有人轻声说:先让列车准点,再谈高铁不高铁。这句话听起来朴素,却是最接地气的真理,高铁的意义,从来不在速度,而在脚下的每一锹土、每一颗螺栓。越南这趟列车,也许出发得晚,但方向终于对了。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