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安世这件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 第一,外国人对中国人一直不友好,现在双方能够和平共存,是因为还没有到翻脸的时候。 第二,海外投资不安全,没有国家给你背书,你的公司分分钟成为别人的食物。 所以,我认为对荷兰安世的反制还是太温柔了。 此事本质是地缘博弈下的产业冲突,而非单纯“不友好”,反制的关键在精准打击而非强度。 闻泰科技以340亿元收购安世半导体,使其成为全球车规芯片龙头,2024年收入达147亿元。但半导体资产的政治属性,早已埋下风险伏笔。 美国出台“50%规则”的次日,荷兰便冻结安世资产,将99%股权托管第三方。这种时间衔接,暴露了规则被政治工具化的本质。 中方反制直击要害:安世70%封装产能在东莞,出口管制令一出,欧洲车企陷入断供危机。荷兰抢的是股权空壳,中国握的是产能实权。 一边是荷兰靠法律文书夺权,一边是中国凭制造能力控链。这种对比,揭示了全球化时代的实力逻辑。 美国施压→荷兰动手→中方反制→欧洲受损,因果链条清晰。海外投资风险不在“无背书”,而在对地缘与产业绑定的预判不足。 企业出海需前置风险评估,绑定核心产能与本土供应链。与其纠结反制强弱,不如筑牢产业根基,这才是应对博弈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