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万万想不到,自己绞尽脑汁从中国台湾地区“抢”来台积电,到最后竟然白忙一场,

时光浅吟离殇 2025-11-05 13:18:07

特朗普万万想不到,自己绞尽脑汁从中国台湾地区“抢”来台积电,到最后竟然白忙一场,此外曾大言不惭的张忠谋也受到了教训,朋友们知道发生什么了吗?很有点喜剧色彩。 特朗普上任后,将半导体产业视为重中之重。他从2017年起就公开批评台湾芯片技术源于美国专利,却被他人据为己有。这种指责虽缺乏依据,却成为施压台湾当局的杠杆。2020年,台积电宣布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投资120亿美元兴建首座晶圆厂,此举直接回应美国贸易政策压力。到2025年3月3日,特朗普与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共同宣布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总额攀升至1650亿美元。这笔资金用于建造三座新晶圆厂、两座先进封装设施和一处研发中心,旨在打造美国本土半导体高地。特朗普视此为贸易战胜利,宣称将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然而,这种强行转移忽略了产业链的全球性,导致后续隐患层层浮现。台湾当局在压力下妥协,岛内国民党等势力虽多次呼吁保留本土产能,但最终未能阻挡资金外流。 张忠谋作为台积电创始人,其言论常常引发争议。他在2023年的一次采访中表示,支持美国限制中国芯片进展,认为这能维持技术领先。2024年10月,他进一步警告,芯片自由贸易时代已结束,供应链分裂将推高成本,台积电面临最严峻挑战。张忠谋强调自己始终以美国人自居,视核心技术为台积电独有砝码,甚至暗示若切断对大陆供应,对方将陷入被动。这种表态虽凸显其美籍身份,却忽略了全球市场的互赖性。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的回应简洁有力:芯片是人造产物,非天赐之物。这番对峙凸显中美科技摩擦的现实张力。张忠谋的定位本该是桥梁,却在言论中加剧分歧。他的退休后影响力犹在,但这些话语如今看来,更像对供应链脆弱性的无意预言。台积电的全球布局本依赖多元来源,他的乐观论调未能预见稀土等关键材料的瓶颈。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第61号公告,扩大稀土出口管制范围,新增钐、钆、铽、镝、镥五种元素,并对半导体等领域加强审查。这项措施针对稀土开采、冶炼、加工技术和磁体出口,要求企业获取许可证。全球90%的稀土加工依赖中国,此举直接影响电动车、国防和芯片产业。美国企业首当其冲,台积电的亚利桑那工厂虽声称库存可支撑1至2年,但潜在中断风险不容小觑。稀土用于芯片制造中的高精度磁体和合金涂层,一旦供应收紧,先进封装环节将面临良率下滑。特朗普政府虽启动本土开采招标,却需数年才能形成完整链条。短期内,美方依赖进口的现实未变,这暴露了“美国优先”政策的短板。 台积电的美国投资本意是分散地缘风险,却反噬自身。凤凰城工厂首座已于2025年上半年试产,产能爬坡依赖稳定供应链。稀土管制消息传出后,外媒如路透社和CNN迅速报道,指出半导体用户需额外审批,可能延缓交付。台积电高层虽淡化影响,强调多元化采购,但行业专家分析,替代来源如澳大利亚矿场产量有限,价格已上涨30%至37%。特朗普的拉拢策略从得意转为被动,他虽在APEC峰会上回避细节,转而强调复兴计划,但白宫内部已启动应急方案。这笔1650亿美元的投资,若因资源卡壳而延误,将放大美方成本。岛内舆论渐生反思,过去大陆受限时无人提及合作,如今自家产业遇阻,才想起两岸互动潜力。 这场事件折射出全球科技链的本质:无人能独善其身。特朗普的强硬施压虽短期拉动投资,却忽略了稀土等战略资源的控制权。中国稀土政策的调整并非针对单一企业,而是回应美方出口管制,如2025年4月对高性能芯片的禁售。台积电的困境提醒,全球化退潮下,企业需平衡地缘与经济。张忠谋的教训在于,技术霸权论难以经受供应链考验。他的言论虽曾鼓舞美方,却在现实中显露局限。比亚迪等大陆企业的崛起证明,芯片攻关靠工程积累,非一蹴而就。未来,美国若放弃CHIPS法案补贴,台积电的本土化将更艰难。台湾省需权衡媚外策略的代价,回归务实路径方为上策。

0 阅读:27
时光浅吟离殇

时光浅吟离殇

时光浅吟离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