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酸枝、东非酸枝、柬埔寨酸枝、南美酸枝… 听着是不是特唬人?全带着“酸枝”俩字,感觉身价倍增。 我告诉你个大实话,这里头水深着呢。好多名字,纯粹是喊出来给你听的,为了好卖。 这些木头,你说它不好吧,它又确实硬、确实沉,密度摆在那儿,有的往水里一扔,直接就沉底了,比有些正经红木还“实在”。 你说它好吧,它又总差那么点意思。 就说那个叫“血檀”的,赞比亚产的,好的料子那颜色、那纹路,简直就是照着小叶紫檀长的。但你敢随便盘吗?有的人一碰,身上就起红点、发痒。你说邪门不邪门。 还有那个“安哥拉紫檀”,现在市场上好多所谓的“刺猬紫檀”,一大半都是它。你分得清吗?我告诉你,老手都得掰着纹路看半天。 更别提什么“缅茄”冒充“大果紫檀”,“鸾叶苏木”冒充“红檀香”…这圈子里,就是一场大型的“找不同”游戏,考眼力,也考人性。 想当年我刚入行那会儿,“小叶红檀”两万多一吨,都是抢手货。还有九十年代的“菠萝格”,谁家没个菠萝格的家具,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装修过。时代不一样了。 其实说到底,木头本身没毛病。 非洲的,南美的,都是正经长出来的树,各有各的好。 坏就坏在,总有人想拿“李鬼”卖出“李逵”的价。 给你起个高大上的名字,编个天花乱坠的故事。 记住一句话:别光听它叫什么,要去摸、去闻、去看。 你手里的分量,鼻子里的味道,眼睛里的纹路,那才是不会骗你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