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已经与特朗普电话沟通过,一致认为中国不能够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1-04 11:21:46

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已经与特朗普电话沟通过,一致认为中国不能够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以迫使俄罗斯做出结束战争的举动。   这场打了近四年的仗,对俄罗斯来说就是纯粹的“烧钱大赛”,每天光是买武器、给士兵补物资、维护战场,就得砸进去大把钞票。而石油出口就是俄罗斯最粗的“钱袋子”,能不能靠卖石油赚够钱,直接决定了这场仗还能撑多久。   2025年俄罗斯的军费直接飙到了12.1万亿卢布,比2021年的5.3万亿卢布翻了一倍还多,增幅高达12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从3.7%涨到了6.3%。   这么多钱,单靠国内平常的税收根本扛不住,石油出口赚的钱,就成了撑起这台战争机器转下去的核心底气。   中国早就成了俄罗斯最大的能源买家,两家的石油贸易早就形成了稳稳的格局。   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买的原油涨到了1.0847亿吨,占国内原油总进口量的19.6%;天然气合作也没落下,2025年1到5月,俄罗斯通过管道给中国送了161.4亿立方米天然气,比去年同期多了29.4%。   中俄之间的原油管道、东线天然气管道这些大工程早就建好了,这种能源合作的韧性根本不是一句“停止购买”就能随便切断的。   斯塔默和特朗普的呼吁,说白了更像一场政治秀,因为美英牵头搞的对俄能源制裁,本身就全是漏洞。   G7从2022年底就搞了个俄油限价令,说每桶不能超过60美元,可实际根本没管用,俄罗斯石油卖的价钱一直比这个上限高,照样靠卖石油赚了几十亿美元。   美国自己都没做到“言行一致”,2023年10月和11月两次偷偷买俄罗斯石油,还找借口说这批油在制裁生效前就运到巴哈马了,还和其他原油混在了一起,不算违反规定。   更讽刺的是,美国《华盛顿邮报》还扒过一个猛料:有一家给美军供燃料的希腊炼油厂,先把俄罗斯石油运到土耳其存着,倒手好几次掩人耳目,最后把精炼后的产品送进美军的供应链,硬生生搞出了一条完整的秘密“洗油”路子。   欧盟的操作更有意思,2023年俄罗斯通过管道给欧洲送的天然气,降到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但这一年欧盟照样从俄罗斯买了约1350万吨液化天然气,和2022年的1400万吨差不多,西班牙、比利时、法国都是主要买家。   奥地利甚至借着能源中转发了笔横财,把俄罗斯天然气间接卖给其他欧盟国家,20年来第一次实现能源出口比进口多。   欧盟27个国家里,有20个都在通过印度买俄油——印度从俄罗斯买的原油一年就翻了一倍多,精炼之后再卖给欧盟,赚差价赚得盆满钵满,欧盟这波操作,相当于绕着制裁给俄罗斯送钱。   就算中国真停了买,俄罗斯也早找好了其他出路。土耳其这几年从俄罗斯买的石油翻了一倍,印度更是直接成了俄油的大客户,就算美国施压,也一点没减少进口。   这些国家顶上来,刚好补上了欧洲市场萎缩的缺口,2023年被西方称为对俄制裁的“失败之年”,这话一点不假,毕竟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早就铺开了多元化路子,单一个市场变卦,根本动不了它的整体收入。   石油收入够不够,直接影响俄军在战场上的补给。乌克兰国家安全局之前还策划过用无人机炸俄罗斯的伏尔加格勒炼油厂,想通过毁了炼油设施,切断俄军的油料供应,还能减少俄罗斯的财政收入,结果最后也没达到目的。   从实际数据就能看出来,俄罗斯之所以能一直维持武器采购和士兵补给,背后就是石油收入在稳稳托底。   反观使劲推动制裁的美英,反倒成了最大赢家。欧盟因为不买俄能源,多花了1850亿欧元,美国和英国却分别赚了530亿欧元和270亿欧元。   德国这些欧洲国家就惨了,工业成本一路飙升,化工巨头巴斯夫的税前利润直接砍了一半,好多企业没办法,只能把生产线搬到能源更便宜的美国。   中俄早就签了《2025年能源合作路线图》,还在一个劲扩大原油贸易规模,以后等西伯利亚力量2号这些管道项目建好,俩家的能源合作只会更铁。   这种合作本来就是你情我愿、互补共赢,既保障了中国的能源安全,又给俄罗斯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想靠几句政治施压就打破这种格局,显然是低估了全球能源贸易的复杂程度。   俄罗斯心里门儿清,只要石油出口这个“钱袋子”不破,战争的资金链就能一直续上。而美英自己都在变相和俄罗斯保持能源联系,却逼着中国单方面停止采购,这样的呼吁,实在没什么现实支撑。

0 阅读:0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