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斗不赢美国?你以为的苏联是败在美国手上,实际上苏联并不是斗不赢美国,而是斗不赢中国,从本质上讲,是苏联先对不起中国,才导致失去了中国这个潜力最大的“朋友”。 早年间中苏关系还热络的时候,苏联确实帮过中国不少,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几百个援建项目铺开,从东北的工厂到南方的矿山,都能看到苏联专家的身影。 那时候中国缺技术缺经验,这些援助就像及时雨,帮着打下了工业底子。 可这份情谊没维持多久,苏联的霸权心思就露了出来,觉得中国该听它的,处处想插手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最伤感情的是1960年那档子事,苏联突然翻脸,一下子撤走了上千名专家,还撕毁了几百个合同。 那些专家走的时候,把图纸、资料全都带走,连半本笔记都没留下。 当时中国正憋着劲搞建设,200多个企业和项目瞬间停摆,有的厂房刚搭起架子,有的机器刚运到工地,一下子没人会用,损失大得没法算。 这哪是盟友干的事,分明是釜底抽薪,把中国往难处逼。 更过分的是后来的边境摩擦,甚至闹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坦克装甲车排得密密麻麻,还在珍宝岛挑起冲突。 要知道,中国从来没想着跟它对立,可苏联步步紧逼,非要中国跟着它的节奏走,甚至想让中国放弃独立自主的立场,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谁能忍得住。 苏联大概忘了,中国从来不是任人摆布的角色,被断了援助,中国工人就自己琢磨图纸,技术员熬夜翻资料,硬是把停摆的项目一个个捡了起来。 被施加军事压力,中国就全民备战,在珍宝岛寸土不让,用实力证明了不会屈服。 而苏联这一闹,等于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强大的“后方隐患”,原本能联手牵制美国的力量,变成了需要防备的对手。 这时候中美苏的“大三角”格局就显出来了,美国本来在冷战里有些被动,一看苏联和中国闹掰了,立马抓住机会拉近和中国的关系。 苏联这下傻了眼,西边要跟美国争霸,东边要防备中国,两面耗着精力和资源。 要知道,中国的战略位置太关键了,占着亚洲的中心地带,不管是资源还是人口,都是能改变力量平衡的砝码。 苏联丢了中国这个盟友,等于把战略主动权拱手让人。 后来苏联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其实跟丢了和中国的关系有直接原因,为了维持两面的军事部署,它把太多钱砸在了军备上,民生经济被拖得一塌糊涂。 反观美国,借着和中国缓和关系的机会,减轻了亚太方向的压力,还能集中精力在欧洲和太空领域跟苏联竞争。 苏联这时候再想修复和中国的关系,早就晚了,信任碎了就拼不回去了。 冷战的结局早就在苏联撤走专家、陈兵边境的那一刻埋下了伏笔,它不是输给了美国的导弹和航母,是输给了自己的愚蠢,输给了对盟友的背叛。 参考资料:人民论坛网《中苏在1958年的关系为何降到冰点》

圝圣言圝
苏联主要输在底蕴不足。人家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展几百年了,苏联才发展几十年。经济有可能短时间赶上,但人脉却无法短时间赶上。这就造成美国可以把导弹部署在苏联边境,而苏联却办不到。就如同围棋下让子棋一样。人家都已经把关键的星位都占满了。你除非棋力比别人强很多,不然很容易输。苏联很想赢,就要用一些手段。手段不光彩,就会得罪朋友。比如北约搞军事一体化,人家关系够铁,就水到渠成。和我们搞,那就是侵犯我们主权。内部矛盾大了,自然就斗不过人家团结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