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企业的中国印记:从光刻机到日用品 荷兰资本早已悄悄融入中国经济的肌理,280亿美元的在华投资存量,让从芯片车间到寻常货架都可见其身影。 半导体领域藏着硬核实力。阿斯麦(ASML)的光刻机堪称“工业明珠”,15个在华办事处和研发中心支撑起业务网络,2024年近800亿元的在华销售额,让其DUV设备占据中国市场78%的份额,深度绑定中芯国际等企业的生产命脉。 日常消费里更不缺荷兰符号。联合利华带着中华牙膏、清扬洗发水走进千家万户,年营收超235亿元;喜力啤酒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飞利浦的医疗设备则守护着不少家庭的健康,其沈阳、苏州工厂更是获评“灯塔工厂”。 能源与制造领域同样深耕。壳牌的1500座加油站遍布城乡,与中海油合资的惠州乙烯项目投资超521亿元;福建漳州的豪氏威马基地作为其全球最大生产中心,为中国海上风电输送着重型装备。这些企业早已从“外来者”变成中国市场的“参与者”。
美国做稀土,中国做光刻机,战线终于收缩到具体的科技竞争了,决战20281.20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