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市长、蒋介石的曾孙蒋万安直接把话撂下了! 他当着媒体的面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绝对不可能去选下一任国民党主席。这句话一出口,各路人马都惊了一下。毕竟蒋家当年在台湾政坛的地位不用多说,蒋经国之后,蒋家的光环逐渐暗淡,到了第四代,像蒋友柏、蒋友青都刻意避开政治圈,只剩蒋万安还在扛着“政治这口锅”。 不过别误会,蒋万安这一代不是靠祖上的余荫混日子。他的学历和资历可以说是“现代政客标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博士,曾在硅谷当律师,后来放弃美国绿卡回到台湾参政。 这一操作看起来就不是随便玩玩,他2016年当上立法委员,开始从基层做起,关注食品安全、劳工权益、托育政策,没少在民生议题上下功夫,还多次被评为“优秀立委”。 到了2022年,他成功当选台北市长,成为该市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上任不久,他就推动了多年停摆的大巨蛋工程,还推出“都更5+2”政策,简化都市更新流程。此外,他还在公共托育、交通系统优化上做了不少调整。 这些措施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市政满意度从不足四成提升到了六成以上。他不是靠说,而是靠做,在政坛一步步往前走。 所以,这样一个形象鲜明、成绩亮眼的政治人物,为什么不愿意接下国民党主席这块“金字招牌”?因为他看得清楚:今天的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路线争议不断,‘蓝白合’(国民党与民众党合作)等敏感议题一个接一个,主席这个位子表面风光,实则风险极高。 朱立伦卸任之后,郑丽文刚上任民调就下滑,也证明了这个岗位不好坐。 蒋万安没有贸然跳进去,他选择专注市政,把台北当作自己的主战场。这个选择看起来保守,实际上是避免被内斗拖下水,也是在为自己未来积累更稳的民意基础。 蒋家过往的例子也证明了,光靠家族资源走不远。蒋孝武、蒋孝勇当年尝试延续影响力,但最终都没成气候。 蒋万安走的是另一条路——靠自己的能力建立形象。他的“去家族化”策略,不仅让蒋家的政治遗产变得更符号化,也让他逐渐脱离“靠祖宗”的标签。 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冲,什么时候该稳。2026年的台北市长选举将是他的下一道关卡,如果连任,他的政治声量将更上一层楼,而在那之前,他选择让成绩说话,不靠嘴说,靠政绩赢。这样的策略,也许更适合这个讲究实绩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