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哥聊股市[超话]想必现在很多投资者都在买入各种美股ETF,尽管ETF的设

舒妍观势 2025-11-01 23:17:27

侠哥聊股市[超话] 想必现在很多投资者都在买入各种美股 ETF,尽管ETF 的设计初衷是让投资者以极低成本买入“一篮子股票”,从而分散个股风险。然而,当追踪大盘指数的被动型ETF规模变得无比庞大时,它们却意外提高了大盘股集中度,加剧了市场风险。

我在这举个例子:

周一:风平浪静。A公司在指数中占比10%,一切正常。

周二:基本面利好出现。A公司发布超预期财报,主动型基金和散户开始买买买,推高股价。其他公司股价没动,所以A公司的市值增速远超同类,它在指数中的权重顺势从10%涨到15%。

周三:ETF开始“被动买入”。这一天,市场中有100亿资金流入了指数ETF。ETF不看情绪、不看估值,只看权重,这导致基金经理必须拿出15亿(100亿的15%)去买A公司(而不是原本的10亿)。于是,无情的被动买盘开始推波助澜。

周四:动量被点燃。看到股价坚挺、趋势向上,更多主动交易者开始追涨。A公司的权重继续被推高,从15%升至20%。

周五:循环强化。指数创新高,又有新资金流入ETF。现在权重是20%,所以基金必须按20%的比例继续买A公司。一个自我强化的“螺旋式上涨循环”形成了:买入—上涨—权重上升—更高占比买入。这就是为什么大盘股占比会越变越“大”的原因之一。

点火的不一定是ETF,但让火越烧越旺的,往往正是它。最初的上涨也许来自业绩,但进一步的上涨,往往来自被动配置的机械性买盘与情绪的联动放大。现实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美股七姐妹在标普500中的市值占比从2023年的 20%上升到当前的35%。大公司固然优秀,但ETF的“权重追高机制”在其中的推波助澜,也是不能忽视的。

最为讽刺的是,原本用来分散风险的ETF,最终却把风险集中到了少数巨头身上。

0 阅读:0
舒妍观势

舒妍观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