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查出乳腺癌,崩溃:乳腺癌早期不是肿块,而是身上8种异常 38岁的张姐拿到病理报告时腿都软了,她从没摸到乳房有肿块,怎么就确诊乳腺癌了?其实很多人都被“肿块=早期”的说法骗了,乳腺癌早期信号往往藏在不起眼的细节里,等摸到肿块可能已经不是最早阶段。 中国抗癌协会2024年临床数据显示,约3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首发症状不是肿块,而是其他体表异常。这些信号就像身体发出的“求救密码”,可惜很多人不当回事。 先说说最容易被忽略的乳头溢液。不是哺乳期,乳头却流出清水、血水或淡黄色液体,尤其是单侧单孔的溢液,西医认为这可能是导管内癌的早期表现,中医则说这是“气血紊乱、乳络失和”的信号,别总当成“上火”糊弄过去。 还有乳头乳晕变样。乳头突然内陷、偏向一边,乳晕皮肤变粗糙、像橘子皮,甚至出现溃烂结痂。有个患者之前以为是“过敏”,抹了半个月药膏没好,检查时已经是导管癌Ⅱ期,这种皮肤改变其实是肿瘤牵拉周围组织的结果。 胳膊窝的淋巴结肿大也得留心。不少人摸到腋窝有小疙瘩,觉得是“发炎了”,吃点消炎药就不管了。但乳腺癌细胞很容易转移到腋窝淋巴结,这种肿大通常不痛不痒,质地偏硬,推的时候活动度差,西医叫“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中医看是“痰瘀互结”的体征。 乳房皮肤出现酒窝征更要警惕。就像用手指按面团出现的小坑,这是肿瘤侵犯了乳房悬韧带,把皮肤拉得凹陷进去。有个阿姨洗澡时发现左边乳房有个小坑,以为是胖了长的“纹路”,拖了三个月,肿瘤已经长到2厘米。 另外四种信号也别放过:乳房莫名疼痛,不是生理期那种胀痛,而是持续性隐痛或刺痛;乳房大小形状突然变样,单侧明显增大或缩小;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比腋窝的更隐蔽,需要抬头才能摸到;还有乳头周围湿疹,反复发作、瘙痒脱屑,按皮肤病治不好的要查乳腺。 西医讲究“早发现早治疗”,这些信号其实是身体给的“缓冲期”,只要及时做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早期乳腺癌五年生存率能达到95%以上。中医则强调“未病先防”,平时保持心情舒畅,别总生闷气,中医说“怒伤肝”,肝气郁结容易影响乳络;饮食上少碰辛辣油腻,多吃些山药、茯苓这些健脾化痰的食物。 给大家个实用招:每个月月经结束后7天,自己检查乳房和腋窝。用指腹按顺时针方向摸,不是抓捏,力度以能摸到肋骨为准,同时看看乳头、皮肤有没有变化。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有家族史的提前到35岁。 别再盯着“肿块”看了,这些身体发出的小异常,才是乳腺癌早期的“真面目”。多留意自己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毕竟健康从来不是等出来的,是“看”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