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波女子与男朋友开房后,要求男方支付1200的费用,结果男方不给,女方气急败坏下。选择报警,称男方强行发生关系,结果法院调查后判决女方女方12个月有期徒刑,缓期执行。 一纸缓刑判决,对于一桩由金钱纠纷引发的虚假强奸指控案而言,似乎显得宽容。 然而,在新加坡,这份于10月27日宣判的裁决背后,却隐藏着一套精密设计的多层次惩戒体系,它给当事人,一名20岁的林姓女子,戴上了远超字面意义的“三重枷锁”。 第一重枷锁,是名为“缓刑”的严厉人身束缚。 法院判处的虽是一年缓刑,但其附加条件却极为苛刻。 该女子不仅被强制要求完成60小时的社区服务,更需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于每晚10点至次日清晨6点间被禁足于住所,接受监视。 为了确保这些规定的严格执行,其父母还必须缴纳一笔高达5000新加坡元的保释金。这意味着,任何一次对宵禁的违反,都可能直接导致家庭财产的损失和缓刑的撤销。 这套组合拳将惩罚、监督与家庭责任捆绑,形成了一张绵密而有力的约束之网。 而支撑这一严厉判决的,是第二重枷锁,冰冷的客观证据。 法庭的裁决并未陷入双方各执一词的泥潭。当事人男方因不满女子的诬告而上诉至法院,法官的核心依据并非双方的口供,而是来自酒店的监控录像。 公共区域及房间内的闭路电视画面,清晰记录了今年3月18日晚间所发生的一切。 影像显示,两人从酒吧相约前往酒店,全程状态自然,不存在任何强迫迹象,这使得女方“被强奸”的哭诉显得苍白无力,她也无法提供任何证明自己被强迫的证据。 这场技术证据对主观谎言的压倒性胜利,最终让法院以做假证、触犯防止骚扰法令等多项罪名将其定罪,也捍卫了司法的公正性。 最终,我们需要审视触发这一切的第三重枷锁,失衡的欲望。 整个事件的导火索,仅仅是一笔700元的差价。在双方于酒店自愿发生关系后,女子提出1200元的费用要求,而男方只愿支付500元。 正是这点金钱上的分歧,让这名通过网络结识男方的年轻女子情绪失控。她不仅激烈争执,更选择拨通报警电话,企图利用“强奸”这一严重指控作为逼迫对方全额付款的筹码。 她最终在警方的审讯中承认了报假案的真实动机,但为时已晚。 这场由微小贪念掀起的巨浪,最终以一种极具讽刺意味的方式拍回了始作俑者身上。她不仅未能得到想要的钱,反而让自己背上了犯罪记录,并被置于法律的严格监管之下。 信源:新加坡历史性判决!废除”婚内强奸豁免权”后首案:性侵妻子男子上诉失败,维持8年重刑 2025-08-10 23:11·新加坡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