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军:10月小米汽车交付量持续超过4万台 可能有人觉得“不就4万台吗”,但懂

车一路向前开 2025-11-01 11:44:18

孙少军:10月小米汽车交付量持续超过4万台 可能有人觉得“不就4万台吗”,但懂车的都知道这背后有多不容易。去年这会儿还有人嘲讽小米是“PPT造车”,说跨界玩家不懂汽车行业的水深。结果呢?从首款车交付到现在,才一年多时间就把月交付干到4万级,这速度比当年的蔚来、小鹏快多了。 更关键的是,这4万多台可不是靠低价冲量来的。小米现在主打的SU7和YU7,一个是20万以上的轿车,一个是25万起的SUV,妥妥的中高端市场。而且SU7还直接拿下了10月新势力轿车销量第一、20万以上轿车销量第一的“双料冠军”,把小鹏、领跑这些对手甩在了身后。能在竞争最激烈的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靠的绝对不是粉丝滤镜,而是产品力真能打。 这销量爆发的背后,首先是产能终于跟上了。之前不少订车的用户吐槽要等大半年,现在交付周期已经比原定缩短了快两个半月。北京工厂开了双班生产,全国的门店也越铺越密,10月又新增22家,现在125个城市都有424家门店了,售后网点也覆盖了140个城市。产能和渠道双在线,销量自然稳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盈利能力。以前总说新能源车企“卖一辆亏一辆”,但小米汽车第三季度居然预计盈利7到10亿,比雷军自己说的“第四季度盈利”还提前了一个季度。这底气就来自高毛利率,26.4%的毛利率不仅远超特斯拉的16.2%,甚至比小米手机业务还高。按单车均价25万算,每辆车毛利能有6.7万,这在行业里简直是“优等生”水平。 当然,也不是没争议。有人说小米车型太少,就靠SU7和YU7两款车撑场面,对比对手的多车型矩阵确实是短板;还有YU7的交付周期虽然缩短了,但部分配置还得等36到48周,对急着用车的用户不太友好。不过瑕不掩瑜,能在短时间内做到“销量、利润、口碑”三丰收,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 现在再看雷军当年“为小米汽车押上全部声誉”的豪言,才算真正看懂了分量。从被质疑跨界不靠谱,到用4万+的月交付、超7亿的季度盈利打脸质疑者,小米用事实证明:做好产品、砸对研发,跨界也能颠覆行业。

0 阅读:0
车一路向前开

车一路向前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