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全力打造C919等客机?这么说吧,造出来之后才明白,这东西其实不值一亿条裤子,最多顶得上五千万条,这样就能省下一半给自己的老百姓穿,而在这个世界上,能有尊严地生产东西的国家并不多,中国算是其中一个。 以前国内飞行波音和空客几乎垄断市场,中国飞机影子都看不见,哪家涨价、哪家断供,航线、机票就得跟着变,靠买来的总担心哪天被卡脖子。 波音这几年麻烦一堆,出过安全大事故全球范围停飞,连忠实用户也开始转向空客,对中国市场的态度也不够积极,工厂配套、供应链都没做到本地化,反观欧洲的空客,干脆把生产线搬到天津,每月能造好几架,合作又踏实,光凭这点市场倾斜就是自然的。 而中国商飞这边十几年来一头扎在大飞机研发线上,目标就是让普通人坐得上中国人造的飞机,2023年起C919已经飞上了国内商业航线,安全纪录过硬,这些飞机背后拉动了成千上万家企业,带火了大量地方产业链。 更可贵的是中国大飞机的国产化率年年提升,现在机身、内饰这些核心结构绝大多数都能自主生产,关键的飞控系统联手全国院所一块啃,研发过程没人能“抄作业”,这种底气不是用钱买能买来的。 市场很快给出反应,国内三大航司大批量下单,海外像文莱等国家也开始订货,大家都能看出来“自主可控”才是长期的话事权。 从一个连低端部件都进口、到现在能谈自主研制主流客机,中国造飞机这一路拼的是底气和耐心,每多国产一个零件,机票、维修都更自主,遇到国际风波心里也更有底。 上海、舟山等地的飞机产业园越盖越大,背后不只是技术和就业,更是数百亿级别的带动效应,和当年只能望空客、波音订单兴叹不同,现在企业、院校愿意砸钱砸精力研发,年轻人都盯着航空岗位。 C919商业航线运行稳定客座率高,飞行时间久安全记录优秀,旅客的感受也越来越好,票价实惠、座椅舒适度高,体验一点不输国外大品牌,未来几年欧美适航证拿到手,国产飞机订单只会越来越多。 中国不怕技术难、不怕慢,只担心关键的东西掌握在别人手里,真正会造大飞机才能让国家出行有底气,人民安心坐飞机不发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