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真是高明,不服不行!原来今天的渤海能完全属于中国,没有一艘外船胆敢驶入,完全是因为毛主席当年说的这句话…… 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得先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海洋主权困境。那时候,国际上普遍采用 “3 海里领海宽度” 的规则,这个规则是由西方列强制定的,目的是方便他们的军舰在全球各地自由航行,随意进出其他国家的近海。 按照这个规则,渤海湾入口处的老铁山角到蓬莱角之间的距离有 57 海里,远超 3 海里的两倍,这就意味着渤海会被认定为 “国际海域”,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自由进出,中国根本无法对其实现完全管控。 而渤海对中国有多重要?它是中国北方的 “门户”,天津港、秦皇岛港等重要港口都在渤海沿岸,华北地区的海上贸易、能源运输大多依赖这里,更关键的是,北京距离渤海不过百余公里,渤海要是失去管控,国家安全将直接面临威胁。 当时不少西方国家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频繁派军舰以 “自由航行” 为由进入渤海,甚至在附近海域进行军事演习,对中国的主权和安全构成严重挑衅。中国政府虽然多次提出抗议,但由于 “3 海里领海规则” 的束缚,始终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为什么要跟着别人定的规则走?中国的领海,得由中国自己说了算。” 他认为,领海宽度应该根据国家的地理特点、国防需求来确定,而不是被西方规则牵着鼻子走。 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1958 年 9 月 4 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明确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 12 海里”。 并指出 “渤海湾、琼州海峡都是中国的内海,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 这份声明的核心依据,正是毛主席此前定下的 “渤海是中国内海” 的战略判断。12 海里的领海宽度,让老铁山角到蓬莱角之间的海域完全纳入中国领海范围,渤海也顺理成章成为中国内海,从根本上改变了之前 “门户洞开” 的局面。 这个决策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西方国家一开始并不承认,美国甚至派军舰到渤海附近 “示威”,试图逼迫中国放弃 12 海里领海主张。但中国政府态度坚定,一方面加强渤海沿岸的国防建设,部署岸防炮、雷达等装备,做好应对一切挑衅的准备。 另一方面通过外交渠道明确告知各国,任何违反中国领海规则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国家权益。 1964 年,美国一艘驱逐舰未经许可驶入渤海海域,中国海军立即出动舰艇进行拦截,并发出警告射击,最终迫使美舰撤离。这次事件之后,各国逐渐认识到中国维护领海主权的决心,再也没有国家敢轻易派船擅自进入渤海。 更重要的是,中国提出的 12 海里领海规则,后来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1982 年联合国制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时,明确将 “12 海里领海宽度” 作为国际通用规则,这其中就有中国当年坚持的贡献。 而渤海作为中国内海的地位,也随着国际规则的确认和中国国力的增强,变得越来越稳固。如今,渤海沿岸建立了完善的监控体系。 从卫星、雷达到巡逻舰艇、海警船,24 小时不间断守护着这片海域,任何外国船只想要进入,都必须提前向中国政府申请,获得许可后才能按照指定航线航行,完全不存在 “擅自驶入” 的可能。 回头看,毛主席当年那句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不仅是一句简单的主权宣示,更是对国家长远安全和利益的深远谋划。正是这份打破西方规则束缚、坚持独立自主的魄力,让中国牢牢掌控了渤海的主权,为北方沿海地区的发展和国家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现在我们能在渤海安心发展渔业、港口贸易、海洋能源开发,不用担外国船只的干扰,都得感谢当年毛主席的英明决策。这份属于中国的 “渤海专属权”,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的体现。 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