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这么强大,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尤其是西方人眼里看来,实际上是很反常的。从1949年到2025年,才用了76年时间,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一。 从1949年到2025年,中国用了76年,从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一穷二白,到今天全球第二经济体、科技强国、制造业之巅。 对西方来说,根本想不明白:一个没有殖民扩张、没有靠战争发家的国家,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 他们当然不愿承认,是中国人民自己干出来的。 76年前,中国刚刚站起来,人口超过5亿,但文盲率高达九成。当时连一辆汽车、一台坦克都造不出来,钢铁产量还不如今天一个地级市。 农村饿肚子是常态,肉是奢侈品,电灯、电话,对农村家庭来说是“遥不可及”的神话。 而今天,从嫦娥六号采样返回到深空探测,从“深度求索”掀起全球AI大模型竞赛,到“祖冲之三号”刷新量子计算纪录。 这一切不是靠抢,也不是靠骗,是靠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埋头苦干、拼命熬出来的。 他们说这是“国家资本主义”,说这是“不公平竞争”,可他们怎么不看看2025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强度已经逼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怎么不看看中国现在一年新增3.7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全球第一? 怎么不看看,今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300万辆,市占率早已甩开欧美? 他们装作看不见,因为他们不愿意相信,这样的成绩,竟然不是靠殖民掠夺来的。 他们不理解,因为这不是他们熟悉的成长路径。 西方的“现代化”,是靠几百年殖民、奴隶贸易、战争堆起来的。 他们把财富从亚非拉搬回本国,然后说这叫“工业革命”;他们干预别国政局,说这是“民主自由”;他们操控全球金融中心,再反过来指责中国搞“债务陷阱”。 可是2025年的现实打了他们的脸:中非合作论坛25年,为非洲修了10万公里公路、1万公里铁路,提供了110万个工作岗位,没有一条是被炸出来的。 他们的嘴里说着“和平”,手里却拿着关税和制裁。 从特朗普到拜登,从芯片禁令到高科技围堵,从“脱钩断链”到“印太战略”,他们一次又一次试图让中国“停下来”。 可到头来,真正被孤立的,从来不是中国。今天的中国免签国家已经扩展到54个,连欧洲国家也开始重新评估和中国的关系。 而美国的“盟友圈”,却越来越像一个冷战复刻剧,连自己人都开始质疑:21世纪了,难道我们还要靠打压对手维护优势? 他们真怕了,因为中国的成功,正在把他们的价值体系击得粉碎。 过去他们说,民主才能发展;今天他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制度连续性才是真正的稳定。 过去他们说,只有市场经济才有效率;今天他们看到,中国的国企改革、产业政策,反而让高端制造实现逆袭。 他们说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尽,可他们没想到中国早已转向“人才红利”,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达10%。 他们说中国“强而不硬”,可2025年的中国,已是空间站、高铁、芯片、光刻机全面自主的工业强国。 他们不服气,因为中国没有照他们的“剧本”演。 从“抗战胜利80周年”到“亚洲家园”外交布局,从上合组织扩员到金砖机制,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全球治理。 不是靠航母,不是靠霸权,而是靠规则、靠合作、靠互利共赢。 他们说中国“输出价值观”,可事实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思考:是不是除了“美式自由”,还有别的出路?是不是除了“全球警察”,也可以有“全球伙伴”? 他们不愿意承认,但他们知道,中国的每一步,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新脚印。 2025年的中国,经济总量预计达140万亿元,比“十四五”初期增长了超过35万亿元。居民收入上涨,教育、医疗、养老全面覆盖,社保参保率超95%。 而这一切,靠的是制度的稳定、政策的延续、人民的奋斗。靠的是一次次改革,一次次技术突破,一次次危机中的主动转型。 他们说这是“反常”,可我们知道,这恰恰是最正常的人类奋斗逻辑。 他们来不及反应,因为中国跑得太快。可这不是中国的错。 他们说,中国发展太快,破坏了“世界秩序”。可他们不说,那个秩序是谁定的?为什么只有他们能富?只有他们能强? 2025年的世界正处在新旧秩序的交界点,中国不是破坏者,而是建设者。 西方不敢承认,是因为他们怕一旦承认,就意味着过去几百年的“合法性”要重写。 他们说中国让他们“焦虑”,可中国从没要求他们焦虑。 中国只是在做自己。只是这个“自己”,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有影响力,越来越让那些习惯了“世界中心”的人感到不适。 他们的“反常”不是因为中国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中国证明了:不靠侵略,也能强大;不靠剥削,也能富有;不靠霸权,也能赢得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