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到点上了!国民党副主席萧旭岑一句:两岸只有户籍问题,无国籍问题,撕碎了“台独”分子的遮羞布。 国民党副主席萧旭岑近期访问中国大陆,期间抛出的一番言论,正引发着持续的波澜,他提出,“两岸之间仅存在户籍差异,而非国籍区隔”,这并非一次简单的政治表态,更像是一次精心构建的叙事重构,可能标志着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话语策略的重大调整。 此番言论的出现,被视为国民党试图摆脱其长期存在的“模糊”标签,过去该党的态度常被外界视为不够清晰,虽然明确反对“台独”,却也惯于以“中华民国”的身份进行表述,未曾明确界定台湾的最终归属,这种策略在当前的政治氛围下,效力似乎正在减弱。 萧旭岑的发言则被广泛解读为一次更清晰、更进一步的表态,它突破了以往的表述框架,直接将复杂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简化,使得国民党被认为敢于公开亮明“我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这一策略调整的背后,或许是对岛内民意的一种新判断,即民众已对“抗中保台”式的政治操弄感到厌倦。 “户籍论”的说服力,来源于其将法理、历史与文化三种论据巧妙地融合,在法理层面,该论述将依据追溯至《开罗宣言》,并强调台湾的光复与回归是不可篡改的历史铁律,以此为“同一国”的定位提供历史法理支持。 在历史与价值观层面,该论述将是否认同台湾光复这段历史,上升至是否“数典忘祖”的道德高度,将历史认知与个人品德进行了捆绑,这种历史观也被用作政治批判的武器,点名批评徐国勇等人不配担当公职,为其论述增添了现实的锋芒。 其最基础的支撑,则来自于文化与血缘的连接,通过强调两岸人民同为“炎黄子孙”,该论述为“户籍”而非“国籍”的说法提供了文化认同的根基,意图将现实的政治分歧,降维成一个家庭内部的事务。 这一清晰化的新叙事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它在岛内“台独”支持者及关注局势的全球网民中引发了震惊,有观点形容,这种直接的表态撕碎了“台独”论述的“遮羞布”,并将其努力比作不自量力的“螳臂当车”,其冲击力可见一斑。 而在另一面,这种表态也被视为一种积极信号,这一直接否定“两国论”,并确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言论,让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能坚守此立场,在他们看来,这是坚定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与实现真正和平的必要前提。 这一系列言论与讨论,发生在萧旭岑与宋涛会谈的背景之下,无疑增加了其分量,不论外界评价如何,萧旭岑的“户籍论”已经成功将两岸关系的讨论焦点,从传统的政治框架,部分转移到了一个更根本的身份认同与历史叙事层面,其后续影响,值得持续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