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店空中座位玻璃碎裂:安全警钟不能只靠“表面无碍”来敲响 10月30日,西安

夏日朗晴 2025-10-31 08:08:34

火锅店空中座位玻璃碎裂:安全警钟不能只靠“表面无碍”来敲响 10月30日,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内一家火锅店突然成了舆论焦点。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自己就餐时,脚下“空中座位”的玻璃突然碎裂,裂纹如蛛网般蔓延,看得人心惊肉跳。视频里,顾客们坐在离地数米的玻璃结构上,脚下是透明却布满裂痕的玻璃,这种“悬空感”让不少网友直呼“腿软”。 涉事火锅店很快回应,称玻璃是“当天不小心被打碎的”,强调空中玻璃共5层,仅表面碎裂,安全有保障,顾客仍在正常用餐,门店会尽快维修。但这样的解释,真的能让消费者安心吗? 从技术层面看,火锅店提到的“5层玻璃”确实可能比单层更安全,但玻璃碎裂的原因更值得深究。此前郑州某火锅店玻璃桌爆炸事件中,店家曾解释“玻璃有易爆率”,但专业人士指出,钢化玻璃自爆的主要原因,一是内部硫化镍粒子膨胀,二是表面或边缘存在划痕、爆边等缺陷。换句话说,玻璃质量不过关或后期维护不当,才是隐患的根源。火锅店将责任归为“不小心被打碎”,却未说明玻璃是否经过防爆处理、日常检查是否到位,这种模糊回应,很难打消公众疑虑。 更关键的是,消费者对“安全”的期待,从来不是“表面无碍”就能满足的。空中座位的设计本就带有一定风险,顾客选择这种体验,是基于对商家安全保障的信任。当玻璃突然碎裂,哪怕只是表面受损,也会让人对整体结构的安全性产生质疑——如果5层玻璃中某一层存在隐患,是否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连锁反应?店家“顾客仍在正常用餐”的说法,反而让人觉得他们对风险的评估过于轻率。 这起事件也给餐饮行业敲响了警钟。近年来,不少餐厅为追求“网红效应”,推出空中座位、玻璃栈道等特色设计,但安全标准却参差不齐。有的商家为节省成本,选用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玻璃;有的忽视日常检查,对玻璃表面的划痕、裂纹视而不见。这些行为,无异于在消费者头顶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安全不是儿戏,更不是用来敷衍的借口。火锅店与其急着强调“表面碎裂无碍”,不如公开玻璃的采购渠道、防爆处理工艺,以及日常维护记录,用透明的方式重建信任。同时,监管部门也应介入,对涉事店铺的玻璃结构进行安全检测,若发现违规,必须严惩不贷。 最后想问问大家: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选择继续用餐,还是立刻离开?你觉得商家该如何做,才能真正让消费者放心?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案例来源:九派新闻)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夏日朗晴

夏日朗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