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曾直言,德国在对华关系中的传统优势地位已难复当年。德国媒体说的没毛病,从1896年李中堂赴德会晤俾斯麦,到2025年王外长与瓦德富尔的外交周旋,129年岁月流转,德国依旧是那个欧洲经济体,但中国早已不是当年忍辱负重的大清朝——如今需要权衡妥协的,换成了昔日傲慢的一方。 2025年10月,德国外长瓦德富尔的访华计划闹了一出外交闹剧。原定26日的行程突然推迟,转头又辩解“只是延后非取消”,这番反复背后,是德方既想捞取经贸实惠,又想干涉台海等内政的无理诉求被中方严词拒绝。瓦德富尔访前还公然抹黑中国,结果不仅没拿到想要的会谈安排,反而在德国国内引发轩然大波,被媒体痛批为“超级外交灾难”。 经贸场上的现实更狠狠泼了盆冷水。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中德贸易额达1634亿欧元,中国重新超越美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关税大棒下,德国对美出口前8个月暴跌7.4%,8月单月跌幅更是高达23.5%,而对华进口却逆势增长8.3%。更关键的是,德国汽车、新能源产业依赖的稀土,92%来自中国,中方升级出口管制后,大众、宝马等企业不得不主动提交核心数据换取供应许可。 连续三年经济零增长的困境,让德国陷入两难。一边是美国关税的持续冲击,一边是对华合作的不可或缺。从当年的不平等条约到如今的平等博弈,从依赖列强到掌握产业链主动权,129年的变迁,本质是中国实力的崛起。 德国该明白,时代早已变了,唯有放下傲慢、平等相待,才能守住与中国的合作红利,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现实给出的必然答案,以前忍辱负重的是我们,如今忍辱负重的应该是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