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预言成真!外长取消访华,德国开始内乱,中方这次不客气了 四年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卸任时曾发出警告:若德国与中国脱钩,将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造成伤害。 如今,这一预言正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变成现实。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原定于10月26日的访华行程在最后一刻被推迟,理由冠冕堂皇——“未能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 但明眼人都清楚,这背后是德国外交的严重误判和内部路线的激烈分歧。 瓦德富尔在访华前的言论已经暴露了他的战略误判。 他一方面宣称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另一方面又妄称德国“不支持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试图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 这种既想捞实惠又要摆姿态的做法,立即遭到中方强硬回应,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一中原则最完整、最准确的表述,没有任何‘自定义’的理由和空间。” 德外长的傲慢不仅体现在台湾问题上,还表现在他对访华行程的预期上。 按德国方面的设想,他们准备了一套“稀土、台湾问题、俄乌冲突”的组合拳,企图给中国“上一课”。 结果却是,中方根本不买账。 外交部仅以“当前形势下,双方应该坚持尊重和平等,才能推动双边关系前行”作为回应,对德外长的挑衅性言论甚至懒得直接驳斥。 数据显示,德国93.5%的稀土、90.4%的石墨依赖从中国进口,这一依赖度甚至超过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存度。 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后,德国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保时捷今年前三季度直接从去年盈利近10亿欧元转为亏损10亿欧元,其中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暴跌26%以上。 更令人担忧的是,今年1-8月,中国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高达1634亿欧元。 这一数据凸显了德国经济对华依赖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强了。 英国《金融时报》一针见血地指出:德国经济已停滞三年,总理默茨正努力重振经济并寻求与中方高层对话,而外长的任性行为让这一计划变得更加复杂。 瓦德富尔的举动在德国国内引发强烈反响,执政联盟中的社民党发言人公开表示:德国必须重新思考对华战略,当前态度绝非“好兆头”。 原本计划随外长访华的德国工业界代表团集体缺席,这被广泛解读为商界对瓦德富尔外交方针的不信任投票。 德国政府副发言人斯特芬·迈耶急忙灭火,强调德方仍有兴趣与中国进行“尊重和良好的交流”,并称中国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与美国相比,德国的对华策略显得尤为笨拙,美国虽然也对中国采取遏制态度,但在需要时却能灵活调整策略。 美国务卿鲁比奥不久前还对中国强硬表态,随着中美贸易磋商出现向好趋势,他立即改口称“美中关系太重要了”,期待通过对话发出积极信号。 对中国,西方不应敌视,而应好奇。 德国如果继续僵持,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德国外长此次访华“推迟”,应成为德国外交路线的一次警钟。 德国外长的“小性子”改变不了全球经济的基本盘,没有实力支撑的傲慢,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